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交城经济开发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企业经济提质增效,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支撑。
完善制度体系,夯实创新基石。一是交城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人才与科创服务”窗口,联合县直多部门,持续加大对人才关怀关爱力度,同步强化优秀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企业引才留才,用心用情全面提升科协服务水平;同步增设图书阅览室及借阅服务,完善了开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调整人才支持保障政策,陆续研究出台了《校友招商引才基地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管理办法,不断强化开发区“985”重点产业链人才支撑。积极推动人才服务保障,配套人才公寓及健身、学习、餐饮等公共设施,实行“免费、拎包”。截至目前,公寓共计接待服务柔性引进人才512人次(223批次);二是交城经济开发区依托自身优势,深入推进省校合作,有效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人才根基。当前,开发区累计揭牌设立各类产学研基地12处,通过科研平台聚集各类产业技术人才,极大地激发人才强企活力,鼓励人才带头共建突破,强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在交城落地转化,为开发区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截至目前,开发区内柔性引进及已在开发区就业的本科/中级职称以上人才共计762人,含博导10名、硕士70名。
聚焦关键领域,推动成果转化。交城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主力军的作用,加强创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等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一是与太原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区内顺源耐磨科技有限公司、太行零部件汽车有限公司、山西省铸造行业协会共建了先进凝固加工技术及新材料研发中心、高端特种铁碳合金联合实验室,以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致力于金属材料和铸件的熔炼、成形及凝固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凝固技术的研究,同步研究汽车、军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品所需的高端特种铁碳合金新材料、新工艺、质量控制技术、新装备开发等,不断提升开发区铸造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水平。二是与山西大学化工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区内瑞赛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三环唑合成工艺研究与优化,联合东锦肥业共建博士创新站,通过实验室重复试验与数据比对,适当时进行车间级放大生产,进一步提升化工行业产品品质。三是由山西农业大学与东锦肥业共建了“硝基肥料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由同济大学、中北大学与利虎青耀共建了“安全智能玻璃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攻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引领行业共同发展。四是加快区内企业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落地,由义望铁合金公司自主研发的“热态渣再利用生产无机纤维密度板”科技成果经鉴定填补了国内外利用热态渣直接生产无机纤维密度板的空白,所采用的生产线技术及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目前,交城经济开发区拥有38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高校共建1处院士工作站、1处博士创新站、7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处省级重点实验室、2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