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设计 > 正文

中药材“点亮”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4-09-19 作者:佚名来源:山西省商务厅

  五寨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依托10万亩“特优”农作物种植基地,通过“加工型马铃薯、甜糯玉米、中药材”三大特色作物科学规划和区域化布局,建成“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构建起“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中药材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一、科学规划引领发展。示范区根据《五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关于加快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决定》和《关于建设中医药强县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结合当地特殊的自然气候与生态环境以及五寨中药材种植栽培历史,规划建成“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承担起全县中药材新品种试验示范、种子种苗繁育、野生中药材驯化种植、中药材标准化栽培等工作任务。2024年,由7家企业、2家合作社在基地试验示范种植中药材10566亩,其中黄芪5450亩,防风1700亩,板蓝根1291亩,黄芩1088亩,苦参464亩,党参310亩,菊花235亩,12个新品种的试验示范28亩,有力的助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发挥了试验、示范、引领和带动的重要作用。

  二、科技支撑提升品质。一是基地内全部采用现代化种植设备和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严格中药材种植规范和标准,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技术,确保中药材道地产出。二是依托示范区智慧农业物联网检测平台对基地内所有中药材种植地块进行全方位监测,为企业提供气象、雨量、土壤营养成分、药材生长等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种植管理措施,确保中药材生长质量。

  三、产业带动提效增收。企业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种植设备和种植技术以及科学化经营,实现了土地产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一是提高了土地产出,由过去种植玉米亩产值1500元增长到现在种植药材亩产值8000元以上。二是提增了土地的效益,企业种植中药材纯收入达3200元/亩。三是带动农户就业,涉地农户将土地流转后可以再返回基地务工,目前基地上季节性务工就业人员有780人,人均务工收入7680元,后期务工人员将增加到1160人,务工收入人均还有6800元,综合人均务工收入14480元。

  四、产业融合拓展链条

  1、发展中药材加工产业。投资1000万元建成的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长期为企业和合作社体提供种植指导、加工、储存、销售、技术培训、品牌宣传等公共服务;引进国药集团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建成的总投资1亿元的中药材产业园,业务覆盖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大健康产品和国医馆六大板块。开发了26款代用茶、5款酵素酶饮、1款黄芪口腔抑菌膏;2023年正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取得中药饮片资质,向广安门医院供应黄芪等中药饮片,全区中药材加工利用水平全面提升。

  2、三产融合发展。按照示范区“1227”发展思路,结合县域内“生态环境优良、药材品质优良、中医医疗服务优良”三方面优势,高标准打造了集森林旅游和中医药康养理疗于一体的现代农文旅产业园“五颐康苑”康养基地。同时,结合县域旅游宣传活动,推出了“土豆花—康养基地—五寨沟—荷叶坪”精品旅游线路,年吸引省内外游客3万余人次。

  下一步,示范区将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区内的重点产业来发展,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中医药与康养、旅游、食品、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swt.shanxi.gov.cn/zxzx/yqjs/202409/t20240919_965733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