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不落地,费力无效益”。“签约不动工,等于一场空”。如何解决项目建设中签约后难开工、开工后难投产、投产后难达效的问题,仍是一些经开区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难题。今年以来,长子经开区为破解这一难题,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聚焦项目建设的签约率、开工率、达效率这三率,强化土地、资金、设施等三个重点要素支持,全力出招,精准施策,收到了干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兴一个产业的良好效果。
第一招:聚焦土地紧缺问题,盘活资产“腾笼换鸟”。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往往因土地问题不好解决而搁浅流失。今年以来,经开区认真贯彻县委郭书记调研开发区时关于“向内挖潜,盘活低效项目用地,破解指标不足”的指示,实施“僵尸企业”退出机制,着力盘活山河装备160亩、长治绿能源50亩低效用地,实现了“项目等地”变为“地等项目”。3月份以来,经开区迅速行动,专班推进,积极对接国土、宋村镇、项目方摸排起底,聘请专业机构开展资产评估、回购方案编制,牵头开展回购谈判20余次,促成项目方同意退出项目用地,截至目前,山河装备工业园已完成回购方案,长治绿能源地块引进年产60万吨脱硫剂生产线项目,目前已具备投产条件。
第二招:聚焦资金紧张难题,争资融资“输血造血”。许多项目迟迟不能动工投产,资金紧张是最大的拦路虎。为保障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长子经开区一边引导项目建设单位多方筹集社会资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一边积极争资融资,破解资金难题。目前,第一批专项债冻干一期、产教、新材料、35Kv变电站等4个项目已获批专项债共计7000万元,资金已到位;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2024年第二批政府专项债共上报9个项目,申报资金11.34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园、35Kv变电站等4个已批复项目开始下达第二批资金。丹朱总部经济园项目,拟申请贷款3.7亿元,贷款银行为长治市农发行,目前申请资料已上报省农发行,并完成项目预审和尽职调查;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拟申请贷款1亿元,目前申报材料已报送省国开行;冻干产业园(二期)项目,拟申请贷款1.8亿元,市农发行已完成初审和尽职调查,预计省行本月完成上会审批。
第三招:聚焦设施欠账问题,强化配套增强活力。水、电、路、汽等项目建设涉及到的用能问题,也是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的问题。为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开展,长子经开区主动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大力狠抓有关配套工作,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全力推进零碳冻干薯片产业园,配套风光热储能源区投资10亿元,2024年重点推进总投资约1000万元,容量约2.8MWp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聚焦新能源消纳供给破题,聚力打造能源洼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加速新能源电动重载车充换电站建设,目前已完成场地建设、设备安装,投产在即,投产后助推降碳减排,加快构建开发区清洁低碳的交通运输新能源供应体系;加速推进潞光电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新建一栋三层供热站及配套设施(含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增加供热面积2000万平方米,有效提升机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和灵活调节能力、扩大供热供汽能力。宋村园区和丹朱总部园区的14条道路、应急备用水源、消防配套等基础设施工程也在齐头并进、加快建设中。
下一步,长子经开区将强化领导,细化责任,更加扎扎实实的搞好四库管理,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要素支持工作,其中招商发展部负责管理招商储备库,围绕主导产业招引项目,每月对项目进行动态更新,做到项目跟踪服务及时到位;行政审批部管理项目前期库,针对引进落地项目,及时召开要素保障联席会议,确保项目早开工;规划建设部管理项目建设库,坚持项目“日督促、周调度”工作机制,紧盯项目质量、进度及关键环节,确保在建项目快速推进;财政金融部负责管理企业运营库,针对竣工、投产的项目,反复与企业对接沟通,鼓励企业创造条件,早见效益,共同打胜2024年全省第三个“三个一批”活动,奋力冲刺完成“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