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 艳 吴 迪
去年以来,四川商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的四川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聚焦建设“贸易强省、服务业强省、国际消费目的地”目标,全力促消费、扩开放、稳外贸、发展服务业,商务经济总体稳定向好,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商务力量。
频掀消费热潮
打造消费品牌
2023年12月1日,“2023川货电商节”启动,标志着四川省年末促消费活动的大幕正式拉开。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川货电商节”自2019年已举办五届,始终站在消费趋势最前沿,成为中西部网上促消费“金名片”。
四川促消费的“金名片”不止于此,连续举办两届的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则更具四川“味道”。2023年8月30日,以“乐购金秋·蜀里安逸”为主题,持续时间达两个月的2023全国金秋购物节暨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在成都启动。启动仪式上,四川省商务厅重点推介了2023年度40个“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涵盖潮品嗨购、不夜天府、味美四川、逸趣田园、和美邻里、乐游蜀地、数字生活、驾享未来、脉动健身、乐活康养等十大类别。
“通过举办消费节,着力释放本地消费、扩大外来消费、服务全球消费,打造全球消费精品展示、多元消费文化鉴赏、国际消费供应链合作‘三大平台’,为加快培育高品质、新品尚、多品味、国际化的‘蜀里安逸’消费品牌体系,加快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加速扩容四川消费品牌矩阵,四川特色产品省级公共品牌“天府优选”应运而生。在四川省商务厅的指导下,四川商投集团按照“政府引导、国资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落实四川特色产品市场拓展项目。项目围绕“1+1+2”工作体系开展,以天府优选品牌运营公司为“1个运营主体”,整合推动项目统筹运作;以四川特色产品选品委员会为“1个保障主体”,加强品牌孵化、产品品控保证稳健运营;以四川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与线上平台打通市场通路为“2个展销平台”。目前,四川在北京、杭州的两个展销中心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入驻产品达1600个品牌单品。
四川消费热潮乘风而起,无论是2023川货电商节,还是国际熊猫消费节,亦或是四川特色产品省级公共品牌“天府优选”,都是四川落实扩内需、促消费的具体实践。2023年以来,四川认真落实省委激活消费扩大内需专题会议精神,始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千方百计推动消费恢复回暖。围绕“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组织开展“1+50+N”的“蜀里安逸·乐购全川”系列促消费活动,引导14万家经营主体开展促销活动1.6万余场,撬动消费超1000亿元,持续掀起波浪式消费热潮。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736亿元、增速达9.4%,预计全年规模将达到2.6万亿元,增速在9%左右。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消费复苏,激活消费潜力,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 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的意见》,通过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大力促进消费复元活血,打响“蜀里安逸”消费品牌,推动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2023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从八项24条实施措施,助力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从品牌培育到政策支持,四川消费活力得到多方释放。2023年以来,四川除了开展促消费活动,还聚焦餐饮、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接续出台促消费5条、消费信贷等支持政策,政企联动发放超5亿元消费券。启动实施消费新场景五年培育计划,评选发布东郊记忆、绵阳方特等40个“文商旅”融合新场景,带动就业14万人,吸引消费者2.7亿人次。
同时,四川不断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出台《四川省高品质示范步行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评选10条全省首批高品质示范步行街;推动乐山等4市纳入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布局展开5个省级试点;成都春熙路商圈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智慧商圈。
此外,四川还启动老字号评选认定,先市酱油、张飞牛肉等10家企业入选中华老字号;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投入4.7亿元资金改造一批乡村商贸物流网点和农贸市场,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交商邮”“交商邮供”融合发展;推进10个省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13个电商新业态基地建设,基地服务企业超1000家、累计销售额超10亿元。
对于岁末年初消费旺季,既是打好“收官战”的核心,也是实现“开门红”的关键,四川提出要抢抓节日消费热点开展促销活动。通过做好“蜀里安逸·暖冬乐享”消费券发放,重点刺激餐饮、文旅、商超、家居等领域消费;策划“蜀里安逸·悦禧龙年”迎春购物月活动,打造4个标杆活动,开展“迎春惠民”五大领域共促活动;挖掘汽车消费潜力,开展新车销售奖励和“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在重点领域激发节日消费活力,充分点燃消费热情。
发展动能强劲
服务业引擎全开
2023年12月21日,四川服务业发展再添喜讯,四川德阳和四川东方物流、成都红旗连锁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据悉,2021年8月,商务部、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工作,是中国开展的首届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为期两年。如今,四川德阳和两家川企成功入选,说明四川在服务业强省战略下,服务业在标准制定、实施、应用方面具有开拓创新、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更凸显了四川打造服务业强省的成效。
2023年,四川服务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3.6%,服务业税收收入占比达56.7%,服务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占比达71%。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长7.7%,增速居全国第3位、10个经济大省中第1位,预计全年增长7.5%,迈上3万亿元的新台阶,成为推动全省经济整体好转的重要引擎。
2023年以来,四川统筹推动服务业恢复发展,发挥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与统计、交通、金融等10部门实现数据共享。突出产业集聚、企业转型、区域示范的导向,培育建设15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成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老铁路全程服务、蓉欧速达“五定”班列等案例入选商务部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抓好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印发项目管理办法,加强要素协调保障,目前已完成投资688.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15%。
为培育壮大服务业经营主体,四川开展的“千户培优”“升规入统”、助企纾困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四川不断健全重点企业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开展商贸服务业“千户培优”工程,省、市、县三级目标化推进“升规入统”和“五经普”清理工作。新增规上服务业和限上商贸企业6409户,年度目标完成率219%。加大“服保贷”财金互动支持企业力度,累计投放贷款超49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超555户。
餐饮业创新发展是建设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川菜作为国民接受程度最高的菜系之一,历经两千余年而长盛,经过不断传承与发扬,成长为四川服务业的支柱性产业。步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川派餐饮正高质量汇入新发展格局。
2023年11月16日,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四川广安举办。大会秉持唱响“让世界爱上川菜”的主旋律,以“川渝韵味·香约广安”为城市主题,围绕川渝融合发展,展示浓厚的川菜文化底蕴,搭建全球餐饮产业交流互鉴平台,推动区域特色餐饮集群互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川菜产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据了解,世界川菜大会也是2023“中华美食荟”的一场重要活动。由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华美食荟”于去年3月在成都启幕,凸显了四川美食文化的魅力和餐饮等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牢固基础。
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在四川,一家企业开展外贸业务,怎么与海外客户建立联系,国外市场的基本情况如何,怎样结汇以及商品物流怎么解决等问题看似基础,实则对企业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往往又被忽视。在服务外贸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四川省商务厅发现了这些企业关心的基础性问题,于是在2023年推出了《四川外贸业务实操指南》。
“通过一本简单清晰、简便易行的指南,将外贸绝大部分工作条理化、简单化。包括流程环节、相关联系电话和网址等都一目了然,甚至如何找到市场、联系客户、拿下订单等都有具体的业务指导。”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透过《指南》,四川商务系统聚力外贸发展,服务外贸企业的措施和决心可见一斑。2023年以来,四川不断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绿色贸易、民营外贸企业成为逆势增长的突出亮点。开展扩进口专项行动,消费品进口取得突破,连续9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推进制度性开放,开展川渝自贸深化改革创新行动,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合作机制,1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四川进出口贸易实现8630.4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八,预计全年规模可达到9500亿元。
为全力打好稳外贸攻坚战,四川针对外贸承压下行的严峻态势,多措并举稳存量、扩增量、优结构。不断加强市州重点项目跟踪调度,鼓励已完成目标任务市州多作贡献,督促有差距市州加快填补缺口。坚持“一企一策”稳龙头保基本盘,成立稳外贸龙头企业专班。围绕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招引沿海供应链企业14家,新增驻川央企进出口公司6家,新增消费品直营进口企业300余家。
为创新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2023年8月,四川省商务厅会同14个部门(单位),共同印发了《关于促进外贸业态模式平台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务实推动外贸领域业态模式、平台融合、创新发展为方向,提出了六方面20项任务,为四川外贸业态模式、平台融合发展指明路径。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组建“四川绿色低碳企业进出口联盟”,推进锂电材料提质增效项目建设。1—11月,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新三样”进出口合计达到711.3亿元;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分别达840.3亿元、207.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6%、19.3%。同时,培育壮大民营外贸企业,开展外贸“千户企业”培育行动,组织“川行天下”市场拓展活动79场,签约订单超600亿元。1—1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达3911.5亿元,同比增长26.1%,占全省比重达44.9%、较2022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发展服务贸易是开拓外贸新局势的重要手段。2023年,四川服务贸易发展有声有色,服务贸易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效能。1—10月,全省服务贸易规模达741亿元、同比增长3.8%;全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26.2亿元。
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服务贸易围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进一步营造四川有“服”共享的生态空间,其创新发展为四川建设贸易强省提供强劲支撑。
锚定建设目标
绘就蓝图再攀新高
“商务厅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抓落实’的重要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工作部署,为全省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商务力量。”四川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徐一心在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
2024年,四川省商务厅将以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为统领,锚定“两省一地”建设目标,更好统筹商务发展和安全,着力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四川依然将消费摆在重要的位置。四川省委明确提出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四川省商务厅将坚持“政策+活动+载体”三轮驱动,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消费提质增效,充分激发消费活力。具体来说,要深入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体系。聚焦县域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制定出台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政策,举办多元化促消费活动。打造消费新场景,聚焦“商文旅交体康”多业态融合,打造新一轮40个消费新场景。同时,会同相关部门促进消费投资联动,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消费和绿色、数字、健康等新型消费的投资力度。
四川外贸面临严峻形势,推动外贸提质转型回稳向好是2024年的重要任务。四川将以新动能的“进”促进基本盘的“稳”,以基本盘的“稳”支撑新动能的“进”。以西向国家为主攻方向,开展“川行天下·向西行”国际市场拓展活动。以提升优势产业外向度为导向,开展“四川造优势产品出海”行动。以扩进口行动为抓手,切实提升消费品进口占比,改善全省贸易质量和结构。推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货物贸易“三贸”联动,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培育更多省级服务贸易特色基地。
2023年,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卓越。为巩固提升服务业良好发展态势,推动服务业继续优质高效发展,四川省将加快构建起“334”服务业新体系,深入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持续开展服务业提能增效、融合创新、“新交子”领跑“三大行动”;将更好发挥服务业统筹抓总作用,重点抓示范引领、抓主体培育、抓项目投资,提质培优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培育15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开展“百千项目”引领支撑工程,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和1000个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重点服务业企业激励机制,优化“服保贷”支持政策;深化成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有序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限制。
此外,四川还将巩固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深化欧州、中亚、西亚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提升中欧班列运营质效。实施自贸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和产业引领工程,围绕产业全链条痛点、堵点进行制度攻坚。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与综保区、经开区等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