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党工委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四个融入”、健全“四项机制”,理顺体制机制,助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融入改革创新,健全“县区融合”发展机制。针对招商队伍力量不强、专业程度不高不够、招商合力不够的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临猗示范区党工委积极探索“县区融合”招商发展机制,面向全县公开选调招商专员,整合示范区招商融资部、县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及14个乡镇招商资源,搭建一体化招商平台,做到政策宣传“一个声音”、服务办理“一个标准”、外出招商“一个步调”。通过招商融合,今年以来,临猗示范区招商线索扩充至35条,有1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19.31亿元。其中,农业类项目签约落地7个,总投资8.24亿元;同时,临猗示范区与县直各单位还建立了《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与县直部门工作会商协调推进机制》《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行政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综合执法运行机制》《示范区会同“三基地”乡镇加强统计工作机制》等多个机制,切实解决了县区融合发展不够、授权和监管不匹配等问题,在全县形成“关注开发区、聚力开发区、支持开发区”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
二是融入日常工作,健全“急难愁盼”化解机制。临猗示范区坚持把整改问题导向机制融入日常工作中,以“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示范区突出问题集中解决大会战”“整治吃拿卡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学习教育活动和“1+1+2N”入企包联等系列活动为抓手,“解决一批问题”28个,“办理一批实事”5件,有效破除了企业发展“中梗阻”,架起了政企沟通“连心桥”,实现了示范区工作“大体检”,达到了在“赶考”中“补考”的效果。
三是融入从严治党,健全“权力运行”约束机制。针对巡察反馈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示范区党工委、纪工委坚持高位谋划,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以“建立一批制度”为切入,筑牢权力运行防火墙,修订完善了《日常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试行)》《“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实施细则》《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部室工作制度》等6项制度机制,“四盯一查”编牢织密日常监管网。特别是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管理新增《企业投资项目“1+1+X”全代办链接服务责任制》等9项内控制度,对土地规划、行政审批、综合执法、涉企服务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窗口集中开展全过程全事项跟踪检查,并与项目企业建立无缝隙问题反馈机制,即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问题,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四是融入队伍建设,健全“干事创业”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捋顺了临猗示范区各项工作机制,激励干部队伍奋发有、树立工作导向,临猗示范区党工委深化“绩效工资制”改革,细化了《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着重考核全员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成效,建立了“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奖优罚劣机制,上到班子成员、下到一般干事,鼓励全员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奖励性绩效中的70%根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进行发放,有效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