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15条举措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时间:2023-08-13 作者:佚名来源:四川省商务厅

  

  在8月4日的海关总署通报会上,《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决策部署,海关总署近日出台了15条重点举措,主要围绕畅通物流、助力开放、培育产业、优化环境四方面,更好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介绍,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对于深化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促进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我们这次出台的15条,重头戏就是更好促进通道跨境物流畅通。”吴海平说。他进一步介绍,这方面的具体举措包括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国际铁路联运扩容增量,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联动平台,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衔接互通,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的作用等。

  与此同时,助力西部地区更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也是此次措施的重要任务。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国家开放大通道,将西部地区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开了新大门,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1.8万亿元,同比增长3.5%,比我国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

  “海关站在对外开放最前沿,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枢纽,支持服务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义不容辞。”吴海平说,近年来,海关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在综合保税区设置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着力将综合保税区打造为内陆开放新高地。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综合保税区达到40个,占全国综合保税区数量的25%,特别是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近年一直居全国综合保税区首位,为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此次研究制定的举措中提出,在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方面给予支持,加力提升西部地区开放平台能级;推动通道沿线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支持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复制推广,推动开放平台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叠加互促等举措。

  另外,在更好服务沿线经贸产业发展方面,海关将从加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力度,帮扶指导重点行业、企业充分利用协定规则享惠,助力与东盟产业合作;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进出口情况监测分析,编制“中国—东盟”贸易指数,进一步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将物流大通道、开放大通道的优势,转化为经贸产业发展的优势。

  事实上,近年以来,海关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支持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经贸产业发展,推动“通道+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协同发展。一方面是助力沿线特色产品“走出去”,另一方面是服务产品“引进来”,特别是东盟国家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直辖市)经新通道进出口约3500亿元、同比增长约40%,其中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分别出口约750亿、270亿元,分别增长约1.2倍、1.5倍。

  最后,在更好优化通道发展建设环境方面,举措重视内外同时发力。对外,主要是加强与东盟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优化外部环境;对内,主要是强化新通道沿线海关之间协同配合,形成支持合力。具体来看,主要举措有:深化“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一带一路”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通关和物流作业一站式办理;加强与东盟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扩大与东盟国家检验检疫证书联网核查;强化沿线各关之间在执法监管、便利通关、信息共享、产业培育等方面的互助协作,凝聚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的合力。

  “上面这‘四个更好’,就是此次海关出台15条重点举措的主要内容。”吴海平说,下一步,海关总署将指导通道沿线海关抓好15条的落实落细,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关长送政策上门”,深入企业和基层送政策、听意见、出实招,切实释放政策红利,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贡献海关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t.sc.gov.cn/sccom/mtjj/2023/8/7/af1735fc2dcc45d39bc738122ccf482f.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