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交城经济开发区从建立循环产业链、推动“双碳”路径,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积极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推动开发区全面绿色低碳发展。
一、积极建立循环产业链,努力实现循环化发展。
交城经济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为依托,着重推动产业链条式发展、资源循环化利用,建立起了全产业链和区域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废弃物“吃干榨尽”,目前已形成了“煤炭—焦化—化产回收—精细化工”的全资源耦合循环产业链、“新型煤气化—“气化岛”—特色化煤基化工、化肥”多联循环产业链等八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了上下游产业循环耦合的产业集聚,构建起了全产业链和区域循环的发展模式。
二、切实抓好要素保障,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园。
一是推进焦化产业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焦化“上大关小”和超低排放改造攻坚任务,加快推进区内企业美锦180万吨、华鑫180万吨、晋阳120万吨焦化技改升级,配套建设干熄焦余热发电设施,畅通干熄焦余热发电并网通道,有效改善了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内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投资约800余万元在区内覃村、辛寨学校和新天源三处建设监测点,24小时全天候对常规六项(NOx、CO、O3、SO2、PM10、PM2.5)以及 VOCs挥发性有机物监测项目(包含57种PAMS物质)进行实时监测。
二是规划构建综合、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城经济开发区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同时推动开发区物流装卸、运输“油改电”、“油改气”,为经济发展增添“绿”动能。特别是依托开发区美锦制氢项目,加快通过布局加氢站、氢能物流园等项目,多方位推动开发区氢能制、储、加、用一体化应用新场景建设。目前,交城经济开发区区内企业美锦集团150辆氢能重卡已投运,初步构建起了氢燃料重卡运营闭环。
三是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交城经济开发区鼓励企业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让企业“顶上添金”,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目前,区内企业山西东昌电站锅炉设备有限公司和交城太行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已建成3MW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四是抓好“三废”治理,打造绿色园区。交城经济开发区不断拓展“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途径,延伸产业链,区内煤矸石、炉渣、焦化脱硫废液及中水等全部实现闭路循环,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特别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污水1.5万吨工程竣工投产,共铺设污水收集管网19320米,使区内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目前正在实施日处理1.5万吨中水回用项目,总投资2.05亿元;充分利用交城县玖珑腾固废处置工程有限公司固体废物填埋场,收纳一般固废80万吨,极大改善了开发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垃圾处理不出区;2022年至今,交城经济开发区对区内铁合金冶炼炉、玻璃熔化窑、矿渣烘干炉等进行深度治理,提升改造,淘汰采用低效和产生次生污染的治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