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串串,说起四川美食,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关键词,可能就是“辣”。有相当一部分外地游客来四川打卡,也是冲着“火辣辣”的美食来的。但最近,有朋友对四川的“辣味”标准提出了疑问。
日前,网友在四川麻辣社区发帖称微辣、中辣、特辣过于主观,应该更加科学地制定全省统一的火锅辣度指数。
四川省火锅协会表示网民意见靠谱,正在研究方案。
2018年,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麻辣火锅底料辣度量化及等级划分》,对辣度进行了分级(150SHU=1辣度)。不同于我国唯一强制执行的食品标准——食品安全标准,《麻辣火锅底料辣度量化及等级划分》属于推荐性的地方标准,并不为人熟知。
《麻辣火锅底料辣度量化及等级划分》相关信息
既然辣度有标准划定,那么执行起来难度如何?专家们各有意见。
重庆文旅协会副会长、美食评论学会会长、川菜学者司马青衫在接受上游新闻采访中曾表示:“火锅辣度标准是客观标准,但辣或不辣是基于每个人接受度不同,实际上是一个主观标准,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很难统一。辣度标准可能会给部分火锅企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更高的成本,这些都会最终反映到火锅价格上,我个人认为这个标准的执行难度很大。”
而据麻辣社区报道,四川省火锅协会执行会长严龙认为,火锅的辣度确实是可以借助专业测量工具客观测算的,四川火锅协会正在研究为火锅辣味定级的统一标准,将用“度数”来表示火锅底料等辣椒调味品的辛辣程度,让消费者可以更精确地选择锅底。
03
看工艺、看配方,四川火锅还有哪些标准?
虽然辣味“标准”难以统一,但在四川,火锅也有自己的地方标准。
2016年,四川火锅底料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底料》出炉。此标准为食品安全产品标准,具有强制性,从2017年1月15日起强制执行,四川省内所有相关企业都要达到此标准。
其中,关于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兽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标志标签等相关要求严格遵循国家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规定。
同时,根据四川省火锅底料产品生产工艺、原辅料配方、包装方式对火锅底料的范围定义为:“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动物油脂和(或)食用植物油、食用盐、香辛料、辣椒、豆瓣酱中的部分或全部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经过预处理、配料、炒制或熬制加工、包装(或分体包装)而成的火锅底料。”其中,分体包装火锅底料是指原辅料经加工后,将火锅底料中固态或半固态类、油类、香辛料(如:干辣椒、花椒等)以及其他火锅中需要的原料进行分别包装,而组成一个销售单元的火锅底料。
这一食品安全产品标准的出台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如有企业不达标,将受到相应处罚。
那么你觉得,火锅应该统一辣味度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