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开放专场

时间:2022-09-03 作者:佚名来源:安徽省商务厅

  

  

  

  发布人: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方旭,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光,
合肥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朱秋明

  

  

  现场图片

  点击上一个点击下一个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方旭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光 合肥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朱秋明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方旭

  各位新闻界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省商务厅,向各位媒体朋友对安徽商务经济特别是开放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安徽开放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深入安徽考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了安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大历史使命。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我省左右逢源、通江达海等优势,大力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全省商务经济总量实现了两大跨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总量由十年前的14位跃居全国第8位;进出口首次跨上千亿美元台阶,总量居全国第13位,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十年,是安徽开放发展赶超跨越、争先进位的十年。主要体现为三个“新”:一是对外贸易跨上新台阶。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由2012年的393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07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千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1.8%,增幅居长三角第1位、中部第2位,总量提升至全国第13位、中部第2位。二是利用外资实现新提升。外商直接投资(FDI)由2012年的13.6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亿美元,年均增幅6.1%。十年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40.5亿美元,目前已有89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设立了170家企业。三是对外投资迈出新步伐。实际对外投资由2012年的5.5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5.2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0.7%,总量在全国位次从第15位提升至第11位。

  这十年,是安徽开放平台能级跃升、日新月异的十年。重点推进三类开放平台:一是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全面启航。我们始终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突出“建机制、抓重点、抓关键”,紧扣定位、聚焦聚力、系统集成,今年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26%的进出口、12.5%的利用外资、4%的新增注册企业,国家试点任务落地实施率达到80%,累计形成了80多项具有标杆性、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改革开放中充分彰显了牵引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高标准举办重大经贸活动。连续成功举办4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天下徽商圆桌会等重大经贸活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制造业大会发来贺信,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标定了大会新方位。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落户安徽,成为促进世界制造业高端交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精心组织参加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徽交易团成交额均居全国前列。三是高水平推进开放载体建设。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家,数量居全国第4、中西部第1;2021年,合肥经开区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10、中西部第1;芜湖经开区排名全国第13、中西部地区第2。累计获批5个综合保税区、5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10个进境指定监管场地,海关监管场所基本实现省域全覆盖。

  这十年,是安徽对外贸易拓展提升、质效并进的十年。主要体现为三个“更加”:一是贸易主体更加壮大,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由2012年的5006家增加到2021年的10208家,年进出口额过亿美元的企业数量由48家增加到129家。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由2012年的43.1%、6.4%,分别提高到2021年的61.7%、29.8%。二是贸易市场更加多元。组织开展“皖美制造·畅行全球”系列活动,巩固扩大欧美等传统市场,目前美国、欧盟、东盟是我省前三大贸易伙伴;加快开拓“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2021年对“一带一路”、RCEP市场占比分别达到25.9%、26.2%,我省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三是贸易业态更加丰富。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层出涌现,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宣城先后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城市;100多家外贸企业使用和建设海外仓280多个;合肥经开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蚌埠市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新型易货贸易试点首单落地;全省累计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4个,总量居全国第6。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合肥市入选首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第三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合肥高新区、蜀山区、中国(合肥)声谷分别入选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全省134家企业、40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2021年入选企业数居全国第5、中部第1。

  这十年,是安徽双向投资提质增效、活力迸发的十年。主要体现为三个“有力”:一是重大项目带动有力。十年来,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安徽新设外资企业3000多家,其中,投资总额过亿美元外资企业139家,包括蔚来、富士电机、信义光伏、康宁、大众安徽等知名企业;德国大众与江淮汽车合资设立江淮大众汽车纯电动车项目,是我省初始投资额最大的外资项目。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覆盖14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新增1亿美元以上对外投资合作项目82个。二是重点领域支撑有力。全省利用外资领域由传统制造业逐步覆盖到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农业、交通、商业等领域,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由2.6亿美元提高到4.8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由19.4%提高到26.1%,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稳定在70%左右。对外实际投资方向由劳动密集型向获取新技术和整合市场资源转变,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企业由28家上升到73家。三是重要市场拓展有力。十年来,在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由61个增加到74个。对外投资目标市场由非洲、东南亚向欧美等高端市场拓展,我省在欧盟、北美设立境外皖企数由2012年的38个,增加到2021年的186个;全省对外投资额中超过四成投向“一带一路”。

  这十年,是安徽开放环境持续改善、效能提升的十年。主要体现为“三个再提升”:一是贸易便利化水平再提升。建成运行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一键办结”,主要功能覆盖率100%。跨境贸易通关时间持续压缩,2021年,安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8.48小时、1.78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76.92%、79.47%。拥有7个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数量居中部第1。合肥中欧班列自2014年开通以来,已覆盖18个国家,直达85个国际节点城市,累计开行超2500列,跑出了与众不同的“安徽速度”。二是投资自由化水平再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商务部门对外商投资的审批和备案管理,实施与更高开放水平相适应的信息报告制度;编制《安徽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安徽外商投资指引》,便利外资企业在皖投资兴业;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安徽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切实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三是服务精准化水平再提升。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一改两为五做到”,多次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外贸企业座谈会,先后出台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关于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先导打造具有影响力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及稳外贸稳外资、外贸提升三年行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对接RCEP、开发区创新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等一系列开放政策,形成开放发展政策体系,为扩大对外开放营造更加良好环境。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深入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奋力推动安徽高水平开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报道链接:

  

  

  点击上一个点击下一个

   十年安徽 十年开放(中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进出口首次 突破千亿美元(中国商报) 进出口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公报)进出口首跨千亿美元台阶(大公报) 连续6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中新网) 安徽十年利用港資年均增6.2%(香港文汇网) 新设外资企业逾3000家(中新网) 跨上千亿美元台阶(中国交通广播安徽) 十年大跨越 开放安徽迈上千亿美元台阶(中安在线) 安徽走过开放发展不凡十年(国际商报-皖美视角) 奋力推动安徽高水平开放(安徽日报) 安徽进出口首跨千亿美元台阶(合肥晚报) 安徽:对外开放这十年 更高能级更高水平(安徽卫视公共频道) 首破千亿美元!十年,大跨越!(合肥日报) 十年跨越 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安徽新闻联播) 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数字联播网) 安徽开放发展赶超跨越争先进位(合肥日报) 安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安广全省新闻联播) 中国安徽在外贸方面取得进展(新华社英文版) 对外开放专场之一(皖云) 对外开放专场之二(皖云) 对外开放专场之三(皖云) 对外开放专场之四(皖云) 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新华网安徽频道)


原文链接:http://commerce.ah.gov.cn/public/21711/1211617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