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市商务委与市高法院、重庆海关、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就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五年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情况。
五年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已经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发展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阶段,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开放动能更加强劲,全方位全领域的开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集聚了全市超1/4的进出口企业,贡献了全市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重庆自贸试验区始终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职责,推动总体方案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国家部署的复制推广经验案例和深化改革创新措施落实率超过90%,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发展排头兵、开放发展制高点、创新发展先行者作用,创新引领度、改革集成度、开放显示度、市场活跃度显著增强。
开放创新“试验田” 差异化探索闯出新路
立足国家赋予重庆的“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支点”作用,重庆自贸试验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探索陆上贸易规则。
♢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开立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并实现批量化运用。
♢制定国际货运代理铁路联运作业规范等3项标准获批为国家标准。
♢铁路提单背书转让效力得到司法审判实践支持,开创国际贸易史先河。
♢签发全国首张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多式联运提单,推动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探索建立连通海上与陆上的贸易物流金融新规则。
♢推广“铁路原箱下海、一箱到底”模式,整体通关时间压缩40%。
♢上线全国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为物流企业提供融资超15亿美元。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便利通关模式。
与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常态化开行沪渝直达快线,探索江海联运一体化便利通关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水运进口转关“离港确认”试点,提升江运时效40%。
改革创新“排头兵”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重庆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累计培育重点制度创新成果88项,其中7项向全国复制推广,66项在全市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贸易方面
在全国率先开展“四自一简”、“一保多用”、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等监管模式改革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在中西部位居前列。
投资方面
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下放41项市级管理权限,企业开办实现“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结。
金融方面
争取到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QDLP等20多项创新试点,知识价值信用融资新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政务服务方面
在全国率先推出“全程电子退库系统”,建设全国唯一的区域性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创建市场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被评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法治保障方面
成立全国首家覆盖全域、专门化的自贸试验区法院,成立西部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新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开放型产业量质齐升
实施政策项目“双清单”管理,为好项目设计好制度,为好制度匹配好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不断完善9大板块外向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目标定位,加快外资外贸项目向自贸试验区集聚。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6.5万户,成功引进星光国际精准医疗创新中心等百亿级项目,德国埃马克、万国数据、中欧数字生态城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
外向型产业集聚明显
新设外资企业占全市比重20%,吸引了全市超35%的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全市超1/4的进出口企业,贡献了全市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企业效益稳步攀升
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近20%,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超35%,高技术制造业营业利润占自贸试验区内规上企业营业利润比重超85%。
协同联动“示范区” 引领作用持续显现
深入推进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共同签署共建示范区工作方案,共同创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合作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号,协同集成了全国首创的关银“一KEY通”、多式联运“一单制”等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制度创新成果。推动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平台统筹发展,启动首批10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收获初期成果。
制度型开放是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涵。发布会上,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巡府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将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积极探索陆上贸易规则、数字贸易规则等新兴领域规则,力争在国家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方面贡献重庆力量。围绕金融、国际运输等重点领域开放,构建更高标准的开放政策体系。
“比如,围绕重庆自贸区试验区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一体化推进,探索重庆和新加坡之间基金、理财、债券、票据等业务合作。又如,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铁海联运、江海联运衔接合作模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试点。”李巡府说。
市高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龙表示,将持之以恒推进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具有自贸试验区特点的审判改革。具体而言,依托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建立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体系改革,高标准推进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推动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实体化运行;成立并运行好成渝金融法院,加大金融司法保护力度,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维护金融安全。
重庆海关则将加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强化监管,优化服务。“还将进一步推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助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为重庆自贸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贡献海关智慧和力量。”重庆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刘浩宇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二级巡视员陶亮则在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重庆首创的“单一窗口”口岸物流全链条服务体系。目前,“单一窗口”口岸物流全链条累计业务量突破1亿票,初步实现了申报直通、系统联通、信息互通、业务畅通,摘取了九项“全国第一”。“据测算,企业通过使用重庆‘单一窗口’,通关环节优化30%以上,通关时间缩短3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下降20%以上。下一步,自贸试验区还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拓展改革创新受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