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商务厅公布2020年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我市参评的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评价结果为优秀,居全省第8位,较2019年排名上升3位。
一、狠抓体制机制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发展,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学习借鉴中德(蒲江)创新产业合作园区成功经验,成立市级推进工作专班,制定目标考核体系,将园区作为全市重点开放平台全力推进。
二、狠抓园区规划布局。编制《中德(绵阳)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园区)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5G高端设备等产业。建立“1+N”建设运营新模式,以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作为核心发展区,承接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项目;根据项目类型合理布局在核心区周边区域,形成“N”点环绕。
三、狠抓合作渠道建设。与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德国中心、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太仓)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等机构、企业在项目对接、咨询服务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借助中德科技创新论坛、中德经济论坛等投资推介平台,广泛推介绵阳对德合作基础,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
四、狠抓项目引进建设。全市现有美丰梅塞尔、新晨动力、维联线束、零点自动化、经纬达、泰生金属、圣迪乐村等对德合作项目7个,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0亿元,纳税约5000万元,吸纳就业人数2500余人。其中,2021年新增合作项目圣迪乐村预计营业收入增长67%。绵阳师范学院与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滕贝格大学合作成立德语语言中心,双方成为我市对德教育文化领域合作的起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市级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合作园区制度体系。发挥科技城独特优势,引导头部科技企业、高职院校开展对德合作。梳理头部企业清单,推动更多契合园区产业发展的企业集聚发展。积极探索借力数字贸易等新模式开展合作,将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打造成为绵阳对德合作的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