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各地经济发展热“链”制造业

时间:2022-02-24 作者:佚名来源:四川省商务厅

  

  ■记者吴  力

  制造业不仅关系着各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提升贸易和开放能级的重要支撑,更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关键环节。2022年开局,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制造业成为各地做强经济引擎的重要发力点。

  从各地近期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各类制造业集群、绿色低碳制造等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与此同时,各地更加注重将自身产业发展优势与区域相联,推动制造业协同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明确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助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翻看各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制造业发展的表述不仅高频,而且被放在了今年重点工作中的位置。

  记者细览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省区市在重视传统制造业改造重塑的同时,更多地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

  例如,对于传统制造业,浙江提出了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陕西提到了促进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数字化赋能、全方位升级,甘肃提出加快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

  对于先进制造业,山东提出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并且明确了做强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3~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目标;浙江更是提出加快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安徽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在加快发展高新制造业,例如辽宁提出加快建设三个万亿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黑龙江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上规模、提品质。作为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弱的地区,贵州也提出要抢抓风口机遇,举全省之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贵州产业能级,在行业版图中抢占重要地位。

  绿色制造也是各地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例如,黑龙江提出要对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实施包括绿色低碳制造在内的三项行动;河南将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建材等产业;陕西也将大力发展绿色制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包括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从各地制造业具体发展方向来看,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集群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产业化等是制造业发展的明显特征。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产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面对国际产业重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制造业的冲击,中国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产业布局加速调整

  透过各地对制造业发展蓝图的勾画,可以窥见制造业发展的布局正在发生变化。

  制造业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在加速产业“腾笼换鸟”的同时,加速向制造业强省目标迈进。例如,浙江今年将整合存量资金99亿元、新增20亿元,集中力量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重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上海则发力高起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中西部地区则将加工贸易发展、承接产业转移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例如,安徽提出高水平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江西提出支持抚州建设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协作区。作为西部地区,甘肃今年将争取设立加工贸易产业园,加速承接产业转移;陕西也将实施中小外贸企业成长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

  从区域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制造业集聚的地区,协同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布局也比较明显。例如,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将在科技攻关、产业协同等多个方面加快推进24项重点协同深化事项;安徽则将开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联合攻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多嵌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提出做深做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等。

  刘向东认为,东部地区抢抓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机遇,制造业升级的势头强劲。但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非常明显,不仅有选择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而且有规划地打造各自的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可以让制造业发展的效率更高,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质化竞争,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发展,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形成强盛的局面。

  在具体举措上,各地提出了扶持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而且制造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出口等密切关联。比如,浙江制定了庞大的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尖峰、尖兵、领雁、领航”攻关项目400余项,新增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等;安徽则从人才等方面发力,将支持区域性人才强市建设,实施江淮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计划;贵州提出推动“贵州制造”出口;四川将落实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十二条”政策,突出抓好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专项行动,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加速落地见效。


原文链接:http://swt.sc.gov.cn/sccom/mtjj/2022/2/21/b2dd45d60ac7411994f6c2dfabfbd20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