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人力资源报记者孙磊
11月22日,被业界称为全国首创、业内首次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全口径统计调查,在四川省人社厅、商务厅和省统计局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对外公布:2020年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总规模达1747.7亿,实现增加值825.1亿。
此次全口径统计调查在总体上实现了“三个首次”——
首次摸清全口径产业家底
2020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实现收入合计1747.7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4.6亿元,同比增长14.7%。经初步核算,整个产业实现增加值825.1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1.7%、服务业增加值的3.2%。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高于全省GDP增速0.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0.7个百分点。
首次掌握全单位经济指标
分地区、分行业建立产业单位名录,填补以往“产业部门不掌握经济属性,统计部门不掌握产业名单”的工作空白。2020年,全省共有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主体13246户。从规模看,年营业收入超5000万的企业617户,超亿元的313户。已运营1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3个市(州)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336家优质企业,年营业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80.3%。
首次量化全链条供给效能
2020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主体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791.7万人次,组织劳务派遣(合作)40.6万人,猎头推荐高级人才7.86万人;年评定评审高级职称3.2万人、中级及以下28.08万人。573所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在学总规模167.34万人、年毕业49.87万人。各地建有847个固定招聘场所和813个人力资源服务网站、2165个人力资源数据库,全年举办线下招聘会1.7万余场,新增入库求职信息1389.1万条。充分表明,人力资源服务已成为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为确保这次统计的科学性、合法性,四川省人社厅、省统计局专题研究形成专门的产业统计体系,即围绕“统什么”,印发《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调查分类范围(试行)》,围绕“应统尽统、颗粒归仓”,打破行业壁垒,贯通全产业链条;围绕“怎么统”,出台《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全口径统计调查制度(试行)》;围绕“谁来统”,建立“统计部门统规上、人社部门统规下、行业部门对口统”工作机制,把“管行业就要管统计、管统计就要管数据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人社厅相关人员表示,下一步,四川将常态化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全口径统计调查,开发专门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充实完善市场主体名录,建立“转企升规”重点培育库,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统计试点,编制四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为各级政府谋划推进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为建立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体系创造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