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成为全国首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之一。
近半年以来,为让试点快落实,见成效,重庆从多个纬度出发,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关工作。
列出“四张清单”
定好计划,才好行动。为了让试点工作有序,重庆梳理了试点达到全盘工作,列出了“四张清单”。
一是任务清单,分解细化举措,明确任务分工,各部门、各区县平台立足实际明确改革任务表、路线图。
二是制定政策清单,突出制度创新。比如出台《重庆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出台《重庆市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对外投资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出台《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等。
三是项目清单,突出改革成效。重庆首个外资合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新肿瘤医院正式落成,积极在住院诊疗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揭牌成立,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发绿色融资工具,发行首只碳中和债、西部首单“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绿色金融债券,办理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我市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试验装置”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四是创新案例成果清单,彰显重庆改革特色。统筹全市开放平台、改革试点试验,发挥比较优势,两江新区推出全国首个“科技跨境贷”,创新落地高新技术企业外债管理试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重庆海关与渝中区创新探索“保税+暂时进出境”模式,开展西部地区首次高端奢侈品保税进境展示交流活动,实现奢侈品进出境货值5.98亿元。
形成市区高效协同推进格局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并非一个部门、一个领域就能完成,需要多部门协同,市区多级共同响应。目前来看,重庆也基本形成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市区高效协同推进格局。
一是“1+9+N”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在市综合试点专项工作组统筹指导下,各工作推进组分别建立起以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各区县加快建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积极推进任务落实。
二是五项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专项工作组印发《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专项工作组工作规则》《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推进机制》等文件,全市上下建立起工作调度、督促检查、统计监测、评估推广、风险防控等五个运行机制,综合试点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三是“1+5”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在商务部指导下,市商务委积极对接北京、上海、天津、海南,推动建立四市一省服务业扩大开放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为试点工作对接、信息分享、对标先进、经验借鉴提供保障。
各部门积极发力掀起热潮
为了确保试点的相关任务,各部门也在积极发力。
在第二批试点省市中,重庆率先以省级政府名义印发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并进行工作部署,受到商务部肯定。重庆各工作推进组、成员单位、区县、重点平台积极谋划,形成领导机构方案、推进实施方案,积极发力。
在“规定动作”上,多个部门对具体细则进行落实。
市大数据发展局将6项试点任务细化成12项具体措施;市金融监管局将综合试点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开放、中新金融合作等开放任务融合推进;市司法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等细化分解任务,制定贯彻工作清单;南岸区谋划推出综合试点首批行动计划清单,突出可落地、可视化项目。
在“自选动作”上,也有部门积极创新。
市人力社保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重庆英才”服务,形成7项试点任务加2项自选特色动作。
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出台服务业开放举措12条,逐条匹配项目推进;市商务委将有关试点任务纳入“为民服务办实事”重点任务清单,半月通报,督办进展;渝中区突出产业优势,增设4个特色推进领域,创新24项举措;九龙坡区聚焦文化艺术优势,联动九龙半岛美术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服务业可视化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