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
本届东盟博览会,重庆组织10个区县,11家企业50余人前往东盟博览会参会、参展及洽谈,并设置了综合城市形象展馆。
重庆在东盟博览会上寻求合作
据了解,本届东盟博览会上,重庆馆展馆面积180平方米,以“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为主题,融合城市地标剪影,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以新颖、时尚的设计理念和绿色、科技的呈现方式。
重庆馆设置了“重庆智造”“重庆魅力”“重庆味道”三个内容板块,突出重庆特色,共计10个区县11家企业参会参展。长安汽车、宗申摩托、太极集团等制造企业,夏布、折扇、陶瓷、山神漆器、梁平竹帘等非遗文创产品,周君记火锅调料、韩氏瓦缸酱油、荷花牌米花糖等老字号和名特优产品在本届大会上亮相。
开展丰富的经贸交流活动,寻求更多合作,是本届重庆代表团参展的重点。
据了解,市商务委、巴南区、涪陵区及相关企业将对接南宁综合保税区、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广西公路物流基地,并组企业开展商务洽谈;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参加2021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合作峰会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并与有关口岸物流园区、企业对接;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将参加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经贸合作论坛。
市商务委会展处处长李丽娟表示,利用东盟博览会这一重要开放平台,在积极展示重庆形象,提升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同时,还将持续深化重庆与东盟地区经贸合作交流,助推我市深度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明年重庆还将作为魅力之城参与东博会宣传展示,持续构筑内陆开放新优势。
东盟保持重庆最大的贸易伙伴地位
东盟对重庆外贸的重要性,也是重庆组团参展东盟博览会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对东盟国家进出口额为1121.7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8.1%;重庆承接东盟服务外包业务已覆盖全部10国。今年1—7月,重庆与东盟实现进出口贸易额715.7亿元,保持了重庆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据同比增长18.4%,展示了重庆与东盟地区的合作还在持续深化。
不止是贸易往来,两地在项目投资、参展会议等方面也频繁接触。
比如今年6月,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六次外长会将在重庆举行。这一重要会议选择在重庆举行,证明了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重庆通过与新加坡“点对点”合作,对接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面对面”合作的格局初步形成。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取得的成果也是作证。截至2021年3月底,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中新双方累计签约合作项目111个,金额约214亿美元;中新跨境融资通道落地项目150个,融资金额折合约131亿美元
也是看到了双边合作的前景,重庆于今年3月出台了《重庆市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并明确提出目标到2025年,重庆与东盟货物贸易总额超过200亿美元,重庆承接东盟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5亿美元,重庆对东盟国家投资设立企业累计达到150家以上,重庆实际利用东盟国家外资累计突破150亿美元。
两大机遇推动重庆与东盟进一步合作
有目标,更要有举措。
从《行动计划》上看,重庆明确了与东盟合作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扩大与东盟国家贸易规模、加强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畅通与东盟国家连接通道、拓宽与东盟国家合作领域、做优与东盟国家合作平台五大重点任务。
除了自身规划发力,重庆还应抓住两个机遇,从而推动双边进一步合作。
一是RCEP的签订。该协定由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于去年底正式签订,15个成员国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如此一来,重庆与东盟做生意自然更容易。
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这条通道是国家战略,也是西部地区连接东盟的重要通道。重庆是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自然要发挥好带头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重庆与东盟国家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输货物69210标箱,货值226.5亿元,这也映射了重庆与东盟间活跃的经贸往来。随着通道建设持续深入。
今年5月,在重庆举办的2021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上,印尼、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并与中国西部地区12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联合发布了“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重庆)倡议,提出通道互联互通效应更加突出,带动经济增长更加强劲,促进国际合作更加密切,保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和东盟的合作,也是通道未来的重点之一。”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介绍,目前,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委支持下,重庆正在牵头编制《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合作行动方案(2021—2025)》,以及《“十四五”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意见》,将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国家共商共建共享陆海新通道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