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肩负着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上党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破解瓶颈、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培育动能,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在空间受限、资源趋紧的现实条件下,走出了一条内涵式、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发展答卷”。
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破解资源制约瓶颈实现协同发展
上党经开区规划面积仅8.05平方公里,受限于规划面积、发展空间、承载载体,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难以满足经济高发展要求。自2023年起,上党经开区为突破发展瓶颈,积极开拓新路径,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和京长合作等政策机遇,借鉴上党区在深圳、上海、北京设立的3个反向飞地的成功经验,在杭州设立了科创飞地,依托振东集团,与西湖大学合作,重点针对医药健康、人工智能产业,利用其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吸引创新型企业、行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及科研机构入驻,孵化科技型企业,促进项目落地上党经开区。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研发在外地、转化在上党”的跨区域协同创新模式。
优化融资管理机制,强化资本赋能 评级保持全市领先
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开发区发展的普遍难题。上党经开区坚持把投融资能力建设作为改革攻坚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信用体系建设。为破解上党经开区资金不足的难题,强化投融资能力建设,自2024年8月起,上党经开区平台公司启动了信用评级工作。经过10个月的严格评审与精心筹备,2025年6月,山西尚卓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斩获AA主体信用等级,评级展望稳定。这不仅标志着上党经开区在深化国企改革、优化金融生态、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征程中取得了一项历史性突破,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澎湃的“信用动能”。
拓展向上争取新渠道,精准对接政策资源 壮大发展新动能
上党经开区始终把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精准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主动作为、靠前谋划,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2024年,经开区精心谋划的地下排水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项目(总投资1.07亿元),成功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4033万元,有效补齐了城市基础设施短板。2025年,经开区再接再厉,先后两次成功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共计3300万元,为园区基础设施升级和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为区域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创新园区建设路径,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构筑竞争新优势
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上党经开区坚持“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区。2024年12月,上党经开区尚卓科技众创空间成功获评“山西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025年,经开区乘势而上,同步推进多项省级园区创建:依托先进装备制造园,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园”“零碳产业示范园”,依托医药健康园,申报“省级消费品特色园区”,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通过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园区品牌,经开区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
健全政金企对接机制,畅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上党经开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聚焦企业反映最强烈的融资难题,自2024年起,创新建立“政金企”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定期组织区金融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及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精准化、定制化的融资对接活动。2025年以来,已为山西振东五和养生酒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成功融资,累计贷款余额达1.784亿元,这一机制打通了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聚焦“智感谷”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高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上党经开区敏锐把握智能感知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底座”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长治智感谷”项目建设。该项目预计总投资80亿元,旨在抓住传感器国产替代加速的窗口期,构建“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大科创飞地协同联动,建设中试、测试、机电三大技术平台,打造产业协同、产业投资、品牌推广、专家咨询、人才培养五大服务中心的创新生态体系。
目前,项目正积极对接北京三帝科技、中科慧拓、必昂擎空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同时着力培育众合科技、安合装备等区内现有企业,形成“内外联动、新旧协同”的发展格局。预计随着今年7月经开区3P标准化厂房的建成投用,相关企业将陆续入驻。项目计划到2030年,打造形成百亿级规模的智能感知产业集群,为上党经开区乃至长治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引擎。
改革潮涌,奋楫者先。展望未来,上党经开区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不停步,扩大开放不止步,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松劲,奋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