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石经开区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工作要求,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责主业,以完善要素支撑保障为抓手,全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年1-11月,灵石经开区工业投资完成19.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9亿元,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个,投资总额10.39亿元。
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源动力”。全面深化“三化三制”改革,严格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推行“岗位+项目 化”管理模式,制定包联服务企业红黑榜制度,每月排名公示并纳入绩效考核,按照年度考核结果足额兑现绩效工资,切实强化激励约束,提高工作效能。积极推进开发区“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开发区平台公司作用,形成管委会作为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平台公司按照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负责园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维护、投融资等业务工作,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分离,充分发挥了管委会的战略引领与资源配置作用与公司的市场化运作的价值。今年以来,开发区委托平台公司共投资约1.02亿元,实施了天星焦化项目110kV电源线路工程、丁腈手套项目生产用电电源线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创新助企服务机制,提升营商环境“品牌力”。全方位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高质量承接并运行赋权事项,全面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一件事、一次办”。一是“承诺制”改革稳步推进。以“承诺制”改革为龙头,以工程建设为重点,对企业工业投资项目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水土保持、取水许可等7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承诺制管理,精简审批资料、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二是“标准地”改革扎实有效。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深化一站式集成服务,对签约项目提前谋划、科学评测,高标准兑现政府统一服务事项,实现审批集成“多证齐发”,拿地开工“无缝衔接”。2020年以来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行“标准地”出让,累计供地22宗1514.33亩。三是“全代办”改革精准发力。组织全区20余名干部、员工组成专业化服务团队,包联服务项目建设,根据入驻企业类型、产业特色和服务需求,个性化定制企业开办、社会保障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企一策”为企业纾困解难。今年以来,已为23家企业提供代办服务事项35件,有效促进了项目落地投产。
三、创新企业引育机制,夯实产业升级“基本盘”。一是筛选储备一批,激活发展动能。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工作核心,按照“突出源头、量质并举、整体联动、系统推进”的原则,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次滚动培育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目前已挖掘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户,今年预计新增2户。二是精心培育一批,筑牢载体支撑。以“高”技术嫁接传统产业,以“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助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煤炭、煤焦化、冶金、建材、电力、装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特别是今年,灵石中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马技术升级及智慧车间建设项目,引入小颗粒尿素成品产-存-销一体智能数字化转型应用技术,优化工序工艺,完工后将实现降本增效10%以上。三是引进集聚一批,提升产业增量。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靶向定位招引目标企业,高质量开展链主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依托宏源富康焦化产业链,成功引入山西忠和汇云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新材料项目。今年累计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10.39亿元,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6.3亿元,投产项目4个,总投资25.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