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成投用,“津品”可在“家门口”乘船出海——一座县级城市圆了“出海梦”
11月10日,和煦暖阳下,澧水静静流淌,津市港口一派繁忙,集装箱在龙门吊下起起落落,船只纷纷进港出港。
为服务外贸进出口企业,打造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极,津市与深圳港集团合作共建津市港。2023年8月,津市市海关服务站挂牌,成为常德市首个县级海关服务站;今年10月,津市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成投用,从此湘西北地区多了一条通江达海的外贸物流通道。
“津品”在“家门口”乘船出海,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走进湖南台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品种多样的藠果正在生产、打包。
台龙食品,是津市藠果行业龙头企业,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等地。
“每年有100多个集装箱出口,之前产品出口需陆运至岳阳港口报关,再从上海港离境,陆运成本较高。”台龙食品董事长聂献龙告诉记者。
深居内陆,不沿边不靠海,湘西北地区企业进出口货物,均需转运至岳阳、长沙等地办理通关手续,通关时间和成本耗费较大,在“家门口”借船出海成为企业梦想。
为进一步拓展津市港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周边外贸企业货物进出口物流效率,津市不断寻找出路。
今年9月,津市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获得批复。
聂献龙说,这是外贸企业的福音,终于有了“家门口”的出海通道。通过水运走津市港,报关通关便捷,每个集装箱可节约1000元以上运输成本。
依托港口优势,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水路运输。
津市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林中介绍,津市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作为澧水流域唯一一个海关监管场所,今后澧水流域货物在“家门口”报关,由津市港装船下水,经岳阳江海通道出口,可缩短公路运输里程约170公里,为腹地外贸企业节约运输成本约70元/吨。
辐射湘西北,打造澧水流域核心港区
随着松虎、澧水等航道的全面打通,我省将构建水路入长江的第二通道。津市作为该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上可连石门、澧县、张家界等湘西北地区,下可通长江、入东海,远期还可通过汉湘桂水运通道,实现水路南向出海,为腹地产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运输平台。
辐射湘西北,打造澧水流域的核心枢纽港区,津市雄心勃勃。
走进津市港二期工程,一个高效、智能、绿色的自动化散货码头正在加紧建设,设计4个千吨级散货泊位,通过能力1030万吨/年。
张林中介绍,装船机、皮带机、布料机等主要作业设备均采用远程操控;地磅和卡口采用无人值守,大大节约人力物力;新建泊位是传统门机泊位效率的5倍。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首个自动化散货码头。
津市港涵盖一、二期,集大宗散件杂货、集装箱、港口物流与服务以及保税物流为一体,辐射面积1.8万平方公里,港口规划建设30个泊位,年货物吞吐能力5000万吨。
“津市港走向国际化这一跨越性步伐,对整个湘西北地区吸引产业投资、发展口岸经济、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有着重要作用。”津市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谭静波介绍,为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去,将联合津市港和湖南远洋集团,为企业量身打造货物运输及报关清关一条龙服务。
津市市委书记黄旭峰表示,津市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首航,为津市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全力打造湖南对接长江的第二通道、常德水运第二极、澧水流域枢纽港注入了新动能。
今年以来,津市现有外贸实绩企业19家,引进外资3689万美元,实现对外投资150万美元。1至10月,津市港货物吞吐量为285万吨,预计2026年将达到1000万吨。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津市将引进更多服务性平台和外向型企业,不断提高港口自给率。同时,加快推进松虎航道打通、澧水航道提质扩容、津市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全力构建“水铁公”多式联运体系。
(记者 黄琼 通讯员 胡文杰 郑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