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晋城经开区多向发力,持续打好创新驱动、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一系列“组合拳”,持续推动产业集聚。2024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114.0亿元,同比增长5.0%,总量排全省第一。
一、加强科技创新,打造项目孵化“加速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研发—孵化—转化—产业化”光机电全链条,全力构建“两院一站一平台”创新共同体。“两院”,设立光机电产业研究院和鸿智纳米研究院,作为光机电产业技术研发的主平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重大科创项目孵化转化;“一站”,组建由清华大学范守善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集聚行业领军人才,推动更多光机电关键技术实现“从0到1”突破,目前已吸引7位院士加盟、93名博士带项目落户;“一平台”,成立技术转化平台公司,对接社会资本,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目前,两个研究院共孵化“六新”项目6个,两个项目实现量产,其余项目也已进入中试,即将投入产业化。
二、强化要素保障,做实项目落地“硬支撑”。投资130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厂房用地、配套设施等硬件建设,努力实现企业“拎包入住”。基础设施方面,实现水、电、气、暖、路、网全覆盖,持续推进生态绿化品质提升和环境整治,花园式产业园区初见雏形。厂房用地方面,坚定不移推动标准地、标准厂房建设,全力打造2000亩标准地、200万平米的光机电产业集聚区,充分满足各类不同需求的光机电企业入驻,实现“土地等项目、厂房等企业”,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已建成5万平方米孵化器、13万平方米加速器,以及206套人才公寓、371套职工公寓、5474套公租房,确保企业和人才生活无顾虑、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软实力”。 秉承“一切为企业着想”的亲商理念,以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光机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承诺制审批“一本制”模式。政府定标准、企业做承诺,实现多评合一、双向承诺、免费服务,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约前期手续办理时间3个月、节省文本编制费用16万元。深入开展“五个一”全代办服务。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包联项目责任机制,设立项目包联责任公示牌和24小时服务热线,建立“五个一”项目审批服务机制,由专门人员领办代办、全程陪跑,当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近年来为51家企业兑现优惠政策资金12亿元,帮助企业融资33.51亿元,解决用工1.3万余人,以“说到做到”的政策落实力度,为企业营造稳定、透明、可信赖、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零容忍”,强力整治吃拿卡要、阻工扰工、违法建设等行为,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光机电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