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国庆节,摄影师张湘东翻出株洲清水塘新旧两张照片。一张烟囱林立,浓烟滚滚;一张新厂房拔地而起,绿意盎然。
两张照片拍摄时间相隔不到10年,却记录了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涅槃重生。
从清水塘到株洲城,从工业老城到制造名城,一场波澜壮阔的“变城记”正持续上演。
70余年接续奋斗、谋新求变,株洲踏准时代节拍、抢占历史机遇,走出一条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之路。
澎湃新动力,跑出经济发展新速度
9月19日,株洲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成立。这个由青年科学家王彧弋领衔的研究院,将不断突破人工智能技术边界,推动智能科技与各界深度融合。
“组建智能科学研究院,是为了更好把握人工智能新科技革命浪潮,加速数实深度融合,锻造株洲产业核心竞争力。”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说。
锻造产业核心竞争力,株洲始终在路上。
2018年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冶炼、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后,株洲未来发展方向,引发广泛关注。
“过去靠制造业起家,现在是制造业当家。”2021年,株洲新一届领导班子认为,必须坚定发展先进制造业。
株洲提出,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株洲壮美篇章。
短短几年,清水塘就聚集三一能源装备园、中车双碳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
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轨道交通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425家,“一杯茶的工夫”就可集齐一台电力机车的上万个零部件,集群规模达1600亿元;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构建国内最完整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试验验证和制造体系……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仅两年多就构建起从部组件研发、整星制造、星座营运到场景应用的北斗全产业链;全面掌握IGBT全套技术,组建“芯片—模块—装置—系统”完整产业链……
做足“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重点谋划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3个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高分子新材料等3个战略产业,陶瓷、服饰、烟花爆竹等一批传统产业和北斗、永磁动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株洲初步构建“3+3+2”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名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国家级产业集群占全省“半壁江山”,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居第36位,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单位GDP密度居全国首位。2022年以来,制造业占地方税收比重稳超房地产业,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第一动力”。
今年上半年,株洲市地区生产总值1853.63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居全省第一。
建立新生态,形成城市竞争新优势
9月23日,株洲召开金融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会,成立株洲科创基金港。
株洲科创基金港支持各类基金及相关产业链入驻,提供全流程运营管理+生活配套服务多层次服务体系,目前入驻25家基金投资机构,基金规模达575亿元。
株洲市级财政和国有平台累计出资60多亿元,联动各类资金参与产业投资,打造“400亿量级”基金丛林。
企业关心融资,也关心物流成本。
近两年,株洲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铺开一张全新的物流网。今年上半年,株洲公路货运占比首次降低至90%以下。
紧盯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株洲改革攻坚,精准破题,建设新的产业生态和人居生态。
产业园区全面向“会算账、善经营、能赚钱”的泛投资机构转型,大力推进精兵简政、赋权强园、市场化经营。截至目前,园区干部由1620人减至393人,精简75.7%;园区亩均税收从两年前的16.7万元增加至19.95万元。
去年,株洲园区用电成本下降1%以上;审批办理时间平均缩减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129.39亿元,增长0.8%,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
建设“幸福株洲”,做实民生实事,系统推进“微改造”“微服务”“微实事”,以及学位、岗位、床位、梯位、车位、厕位改革,部署42类72项工作任务。5.8万余名在职党员进小区,解决一大批群众“烦心事”。
近两年来,株洲以问题为导向,相继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解当下之急,谋长远之计。
新的产业和人居生态,形成城市竞争新优势。今年1至7月,株洲新签约招商项目179个,投资额484亿元。其中新兴优势产业链关联项目135个。
培育软实力,亮出制造名城“新名片”
今夏,长株潭14支企业篮球队在株洲进行为期2个月的比赛,线上线下吸引500余万人次观看。
传承特有的厂矿篮球文化,株洲在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间找到“最大公约数”,连续两年举办厂BA,成为株洲乃至湖南最火爆的文旅活动之一。
厂BA的流量密码迅速被拷贝,醴陵捡瓷、芦淞淘衣、轨博会开门办展等新的城市营销活动相继实施。
为改变年轻人对株洲的印象,株洲主要领导不遗余力、亲力亲为。
去年10月,株洲市领导带队走进北大、清华,开展城市推介和招才引智活动。
今年5月20日,株洲为50对青年人才举行集体婚礼,市委书记写信为新人送上祝福,市长为新人证婚。
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形象不断刷新,株洲向世界亮出“新名片”。
这是一座绿色之城。坚定做好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后半篇文章”,持续推动产业“黑”转“绿”,继2020年获评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后,去年又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
这是一座创新之城。传承“厂所结合”基因,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7%,稳居全省第一,湖南“百强高企”前10名株洲占6个,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排名第32位。
这是一座青春之城。出台一系列政策,满足青年生活、发展需求。举办青年人才集体婚礼、厂BA、人才沙龙等活动,打造青年“强磁场”,焕发城市“年轻态”。
“今天的株洲正处在蓄势而上的关键期,希望北大学子能走进株洲、了解株洲,最后选择株洲、扎根株洲!”北京大学副校长宁琦盛赞株洲。
清华大学博士李加强考虑再三,最终选择到株洲工作。“株洲制造业发达,安家成本低,两年买车,三年买房,实现安家、立业双赢。”入职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2年后,他升任主任设计师。
(文/李永亮)
上一篇: 我省50家企业亮相第21届东博会、峰会
下一篇: 娄底市:娄底一半以上原料钢本地消化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