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霍州经发区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和生产力发展现状等区情,着力在人才、产业、创新、能耗、基础设施、审批及服务等要素优化配置上下功夫、求突破,以优化要素配置为支点,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聚焦人才要素 让人才第一资源充分涌流
内调优秀干部。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开发区协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财政厅关于深化开发区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实行“三化三制”的指导意见》(晋人社厅发〔2017〕7号)等文件,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开发区干事创业,实行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截至目前,共有12名优秀干部调入开发区。对任期届满的干部,开展组织谈话,征询意愿,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商相关部门做好干部交流工作,让内调干部能安心、有信心干事创业,也激励更多优秀干部投身开发区建设。外招专业人才。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根据岗位及专业需求,大力招才引智。目前,共招聘17名硕士研究生,做到专业对口、人岗相适。加快选聘高级管理人员,预计今年底前选聘1名经济总监。完善激励机制。出台了《开发区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办法(试行)》《开发区岗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开发区全员岗位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不断探索完善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良性工作机制。突出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科学选拔政治过硬、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持续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聚焦产业要素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制造业、新能源为先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发挥霍州煤电集团总部集聚效应,以鑫钜煤机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煤机装备制造企业为依托,全力打造“煤机超市”,进一步健全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聚焦电子、厨卫具、电梯等制造业,不断拓展产业种类,延伸产品产业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光伏新能源产业。在积极招引光伏发电项目的同时,持续提升新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占比。目前,2021年获批的4个100MW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将于今年10月以前全部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2022年获批的1个100MW光伏发电项目,已累计完成固投8000多万元。2023年获批的2个光伏发电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发展新材料产业。实施新型墙材、环保石灰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培植算力产业。加快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全力推进霍州新时代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园项目建设,谋划招引相关产业入驻,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强化上下游利益联结,打造赋能算力服务基地建设;扶植厨卫具产业。今年招引的四家厨卫具企业投产以来,订单爆满,远销海外,预计年销售额达2亿元。力争在2025年前再招引30家厨卫具企业,全力打造霍州厨卫具制造产业专业镇。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升级。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电力传统产业升级。目前,正实施国电、兆光发电机组“三改联动”、智慧卸煤系统无人值守、机组升级改造和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等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推进高效供热、节煤降碳、智能化管理、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聚焦能耗要素 加大节能降碳与固废利用
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采取综合利用、铁路外销和校企对接等举措,提升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固废综合利用率。不断招引优质利废企业,打造更具规模效应的绿色建材产业链集群。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新型绿色建材产品、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处置固废的广度和深度。目前,通过综合利用等举措,实现年均利用130余万吨粉煤灰,减少10万吨固废,节约耕地300亩。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通过采取节约用水、优化工艺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督导两家电厂优化电厂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实现废水资源化,做到废水重复利用直至零排放。目前,两家电厂分类建立了有效的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含煤废水、脱硫废水全部回用,确保工业废水零排放。此外,加快建设总投资7000多万的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预计今年10月底竣工,将实现开发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引擎”。
聚焦审批要素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纵深推进“承诺制”改革。通过建立健全“承诺制”制度、完善标准化操作流程等举措,积极推进“承诺制”。出台《开发区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实行“一窗受理办、企业承诺办、事项并联办、政务网上办”的办理流程,切实降低企业办事成本。目前,已办理4个项目的承诺制。全力推进“标准地”改革。积极探索区域评价事项、完善“标准地”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目前,完成了10项区域评价事项;确定了5项指标,进一步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持续深化“全代办”改革。在“全代办”制度、队伍建设和优化工作机制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出台了《开发区投资项目全代办工作方案》。组建了“全代办”服务专业团队入驻开发区审批服务大厅。建立重大项目审批服务“5+1”机制,免费提供从企业设立到项目竣工“一条龙”代办服务。目前,以“全代办”方式办理立项项目共13件,不断推动审批服务质效和企业满意“双提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营商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