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7月2日、3日、5日,商务部机关报《国际商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和要闻版依次刊发我省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辉煌发展成就,标题分别是《秦皇岛经开区:创新驱动筑牢高质量发展硬实力》《沧州临港经开区:向“新”而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用服务温度 换企业满意度 赢生产加速度——石家庄经开区:以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和国际商报社联合策划《奋进四十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巡礼》的河北开发区故事,现予转发。
秦皇岛经开区:创新驱动筑牢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1984年初,国务院将河北省秦皇岛市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并在秦皇岛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创新发展制高点。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秦皇岛经开区已探索出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发展路径,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彰显“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在商务部开展的2023年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秦皇岛经开区跃升至第35位,在全省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一。
筑巢引凤 做优环境服务
曲径通幽的小路、枝繁叶茂的绿植、碧如翡翠的河水……每天清晨,河北数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钟新宇都会前往戴河生态园进行1小时的晨练。“我们公司是做智慧城市平台的,去过许多经开区,像秦皇岛经开区这样能在核心区域专门辟出3000亩土地建设生态园的经开区实属少见。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我在此创业。”钟新宇说。
秦皇岛经开区不仅坚持将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亮丽的发展底色,也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倾力打造。今年4月,《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出台,强调将打造更规范、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更智能、更高效的政务环境,更多元、更有力的要素环境,更精准、更透明的法治环境,更守约、更和谐的信用环境。秦皇岛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高静宇介绍,“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共24条,五大环境的打造将让企业、群众真正实现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同时,秦皇岛经开区持续优化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设立24小时企业服务热线,建立一窗受理、随时交办、限时办理、及时反馈工作机制。深入推行“链长+链主”双链式“链长制”,充分发挥产业联盟联系企业桥梁纽带作用。今年以来,秦皇岛经开区共103个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达459.54亿元,项目数量居全市首位。
串珠成链 做强产业生态
优质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带动了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接续入驻,共同为经开区发展注入活力。
秦皇岛晟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光伏设备北方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且连续三年分别实现产值8亿元、12亿元、25亿元。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满意介绍,二期项目同样得到了秦皇岛经开区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成立专班帮助企业协调相关事宜。“与此同时,晟成项目的落地投产带动了3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园区。”
以项目壮实力、聚产业,是秦皇岛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法宝”。经开区先后引进美国通用电气、臻鼎控股、韩国LG和中信、中船、中粮、哈电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重要汽车玻璃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北方最大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形成了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粮油食品精深加工、精密电子信息技术及智慧消防、康复辅具和医疗健康等优势产业。
此外,秦皇岛经开区还坚持以“产业链”引领“创新链”。围绕主导产业统筹布局,完善产业生态,把创新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形成以产业龙头加快建设工程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产业联盟,推进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突破的“顶天立地”,带动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截至目前,秦皇岛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2家、科技领军企业3家。
未来,秦皇岛经开区将加快打造创新平台,推动高新及实用性技术落地,以创新驱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邵志媛 综编)
沧州临港经开区:向“新”而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03年,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渤海滩头应运而生。栉风沐雨20余载,沧州临港经开区以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基地为目标,以强化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为引擎,以打造现代一流营商环境为抓手,以建设绿色安全智慧园区为支撑,不断开创化工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速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
作为全国首个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序列的专业化工园区,沧州临港经开区先后被评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中国石油化工(沧州)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示范基地”“河北省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河北省省级优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连续11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曾经的“沿海洼地”已蝶变为“经济高地”。
抢抓新机遇,实现“北京药沧州产”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2015年1月,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京冀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作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外迁的重要承接地,该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生产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实现“北京药沧州产”。
10年间,园区先后吸引了美国独资企业珐博进、中日合资企业康蒂尼、天津医药集团、天津力生制药、正大集团泰德制药、华润双鹤、北京协和等国内外60家知名医药企业的78个项目入驻,初步形成“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产业链条。该生物医药产业园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省际合作重点产业园区”“河北省省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成为京津冀产业示范工程。
今年4月,为推动京津冀三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三省市协同创新发展,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签订了《共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5月,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揭牌成立。
拓展新赛道,新质生产力加速聚集
近年来,沧州临港经开区积极拓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把传统产业长板拉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板锻好、产业链薄弱短板补齐,让链式项目“动起来”、链上企业“强起来”、链条产业“活起来”。先后引进航天长征、乐凯集团、赣锋锂业、上海海之挚等国内知名企业。
超级电容器、生物航煤、光刻胶、叔碳新材料、高纯电子特种气体、半导体级显影液、金属氢化物储氢等“高精尖”项目纷纷落地经开区,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氢能综合利用、可降解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不断延展。
截至目前,沧州临港经开区已培育化工和医药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32家,省级单项冠军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区内80%以上的企业和项目做到互为市场、互为原料,形成了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氢元素和氯元素综合利用等多条典型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新型工业化格局,构建了循环经济体系框架。
积蓄新动能,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沧州临港经开区坚持创新驱动和项目建设双向发力,突出科技赋能,聚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全流程各环节全力构建“科研+小试+中试+生产”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
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已入驻18个科研团队,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多用途气凝胶、核酸疫苗原料、光刻胶、锂离子超级电容电解液、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等项目正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中试熟化工作;与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合作共建的沧州实验室计划于近期开展部分业务受理服务。
如今,一个开拓奋进、兼容并蓄的产业临港、创新临港、活力临港、阳光临港、效率临港,正屹立于渤海之滨,迎四方宾朋。(李可 综编)
用服务温度 换企业满意度 赢生产加速度
石家庄经开区:以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成立30多年来,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秉承“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理念,持续打造最优环境,狠抓项目建设,创新招商方式,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家庄经开区连续多年获评河北省A类开发区,4次荣获河北省先进开发区、开放发展十佳开发区、综合示范试点开发区、能级提升示范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打造最优环境 激发发展活力
企业纷纷表示,在项目办理的过程中节省了大量时间,少跑了弯路,更坚定了在经开区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
多年来,石家庄经开区打造“用服务温度,换企业满意度,赢得生产加速度”,在全省率先推出惠企“一本通”“一码通”的项目审批服务套餐,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掌上办”“码上办”;在全省率先取消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审批用时压减至140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推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资金数百万元。大力推行“秒批”“全程网办+智能审批”改革,总体审批时限压减至法定时限的14.9%。理顺事权管理体系,依法按程序推动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授予经开区市级管理权限,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狠抓项目建设 做强产业支撑
近年来,石家庄经开区推行“1+3”服务模式,即一个项目配一套班子、建一套机制、定一个目标,全力以赴抓服务、抓落实、抓推进。园区企业负责人称赞说,“从项目开工到实施建设全过程,各个环节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经开区管委会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推进”。
2023年,石家庄经开区全年总投资281.9亿元的108个计划项目开工,开工率达100%;吸引了总投资额为161.4亿元的22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超140%。
“我们与企业密切联系,并且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建设、顺利投产。”石家庄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让企业办事更有效率、更加满意。聚焦重点项目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优化“主动靠前帮办+部门协同共办+分级上下联办”的帮办代办组合服务模式,对省、市和区重点项目,逐个项目明确代办专员、代办领办,及时排忧解难,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实现由“项目跑”向“专员跑”的转变。
创新招商方式 激发发展新动能
创新招商方法,集成优惠政策,完善载体平台,优化政务服务,健全推进机制,完善要素保障……石家庄经开区牢固树立“招商为零、一切为零”的鲜明导向,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招商主战场作用,形成知名企业接续而来、高端产业相继签约的良好局面。
——瞄准国际市场开展招商。先后招引南华集团投资3300万美元成立河北九丰冷链云科技有限公司、美国CBCL(城市闪电充电公司)投资1.5亿美元建设新能源充电桩及储能项目。
——聚焦产业链开展“强链补链”招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开展精准招商,先后招引石四药创新产业园、石药灯塔、石药265等一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地。
——不断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开展基金招商。强化“基金+产业+项目”招商模式,成立5亿元的普恩丰石生物医药子基金,与劳埃德基金探索建立全市第一个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基金。(魏桥 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