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丝绸之路上的悠扬驼铃,到集装箱巨轮的劈波斩浪,6月26日至28日,在宁波召开的2024海丝港口合作论坛,吸引了1600余名来自全球知名港务管理机构、港口运营商、航运研究和服务机构等嘉宾相聚一堂,共商全球港口合作发展。
本届海丝港口合作论坛围绕“建设全球港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紧扣四字诀:通、促、联、融。
以变保通,提升能级
“通”是港航业的命脉。放眼全球,超过八成的国际贸易通过海上运输实现。港口是全球贸易的生命线。
据论坛上最新发布的《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球海运总量为123.7亿吨,同比增长3.0%。其中,中国外贸海运量占世界海运量的30.1%,较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中国因素”在世界海运中的影响依然突出。
但令业内忧虑的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冲击,呈现区域化、本土化、近岸化等新趋势。海外港口因为船舶集中到港造成严重拥堵,全球集装箱运输价格持续上涨,一箱难求。
本届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上,多位嘉宾提到,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商品贸易复苏乏力,供应链中虽然运量保持增长,但集装箱收益率却急剧下降。目前,拥堵现象尚未蔓延至中国沿海港口,但也对国内港口生产和外贸出口带来影响。
如何应对“考题”,以变保畅?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长陶成波表示,宁波舟山港通过抢抓运力组织、释放作业效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措施,目前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左右。同时,实现集装箱船舶在泊效率较去年平均水平提升8%,等泊时间减少三分之一。
今年5月,新开通至越南、菲律宾、阿联酋、墨西哥4条国际航线,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宁波舟山港的航线总数超过300条。“未来我们还将从‘发达的物流体系’‘全球经济贸易资源配置能力’‘完善的航运服务’三方面着手,实现提能升级的目标。”
数智大港,创新求变
“促”创新,是近年来港航业的一大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如今广受关注,在港口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迭代。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亚太港口服务组织秘书长李清先生认为,港口创新关键一点是加快建设集约高效的港口枢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港航领域的应用,加速港口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持续提升港口枢纽的综合能级。”
海关总署原副署长孙毅彪表示,口岸通关是供应链和贸易最基础的环节,智慧、智能、智享将对口岸通关效率提升和港航物流数智化产生深远影响。
举一个例子,宁波海关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在区块链上进行联盟,采用区块链优势技术,可存证、溯源,大大简化了大宗货物的通关运行效率。“宁波是新能源车集散地,按照原来的通关做法,集装箱装运一天只有180辆,现在可达1000多辆/天。”孙毅彪说。
合纵连横,联通融合
“联”要素、“融”产业,是6月28日两场专题论坛的关键词。加强特色航运服务发展,让“大港”真正变“强港”。同时,通过金融赋能,构建更繁荣、更和谐的港航生态圈。
“加快打造港航业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扩大港航要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围绕港航上下游产业链,强化‘纵向一体’和‘横向联动’,推进港、产、城、船、贸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李清建议。
合纵连横,是智慧之选。
本届论坛上,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与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德国欧门集团、西班牙瓦伦西亚港务局签署合作协议,结盟共赢;宁波舟山港正式加入国际港湾协会(IAPH),提升其在国际港口中的江湖地位……
尽管有阴云和不确定性,但未来值得奔赴。论坛上,多位专家分析预测,2024年,虽然地缘政治冲突和供应链重组等影响仍然存在,但世界海运需求将保持正增长。
“我们都是海洋的孩子,我们都有大海的胸怀,我们像矫健的海鸥……”2024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主题曲《海洋之约》久久徘徊在论坛现场,让海内外嘉宾的心紧紧相连,共赴美好未来。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上一篇: 铁路赋能,招商引资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