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近年来,各地的发展已从政策驱动向要素驱动转变,企业落户、项目落地看的是环境、拼的是服务,开发区既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经过近两年努力,临汾开发区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在发展理念、产业结构、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快创新步伐,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加快构建具有临开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拓展招商引资发展新途径。坚持把招商引资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树立“市场换项目、资源换产业”理念,大力实施“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等精准招商,全年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108.83亿元,完成市定目标的108.83%,着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智造等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深度耦合。
二、构建生产要素保障新体系。把要素保障作为拉动项目建设的“助推器”,通过多融合要素供给,有力有序支撑项目落地、建设、开发速度。“硬环境”方面,深入实施“标准地”改革,2023出让303.86亩,拟滚动储备518亩,确保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完善园区南外环东延和西延等多条道路框架,累计建成现代标准化厂房47.84万平方米,为企业“拎包入住”打造优良条件,现入驻率已超过90%。“软实力”方面,充分用好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技改等各类资金支持政策,争取专项债券9.28亿元,以资金量换取工程实物量;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区内企业与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院校的政产学研用校企联动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布局优化营商环境新生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深化入企服务,常态化开展现场办公和“早餐会”“下午茶”“夜沙龙”政企对接活动,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跟踪到底、解决到位,让企业家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激发发展活力,不断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建立《项目全链条服务机制》,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负责。精简审批流程,实施“全代办”服务、“一二三办结制”和“串联改并联审批”等一系列助企惠企暖企措施,先后打造了中联恒创光电新能源产业园中园项目,自土地摘牌到完成施工前各项手续仅用37天;临汾紫光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从考察、选址,到注册完成仅用时26天等典型案例,项目落地和建设跑出了“临开速度”,并且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经过一年多合理布局和规划引导,“五个百亿级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聚焦传统产业绿色化,打造以华翔集团和中部智造为链主的百亿级绿色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以中联恒创为链主的百亿级光电新材料产业园;聚焦能源产业清洁化,打造以希望集团、樊氏科技为链主的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园区;聚焦生态保护现代化,打造以中凌水环境、格林环保为链主的百亿级节能环保产业园区;聚焦数字产业高端化,打造以360科技、浪潮集团为链主的百亿级数字产业园区。初步组建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效益集成的示范效应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