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全省“管运分离”改革要求,积极构建“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探索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管理市场化”的开发运营机制,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引入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运营事项,通过“改革领航、项目支撑、融资托底”三管齐下、协同发力,充分激发活力动能,提升开发区的集聚力、竞争力和成长力。
一是改革领航,“管运分离”有力有序开展。
我们注重顶层设计,精心架构“1+1+1+3”运营模式。即:“管委会+ 1 个国有企业+1个项目筹建主体+3个子公司”,重塑管理职能,重构体系架构,进一步厘清功能、权责分明、分工协作、保障执行,切实实现“管运分离”。成立沁水县融煜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下设3个全资子公司:沁水县融创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沁水县融煜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沁水县融煜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根据招商引资工作实际需要,组建了1个项目筹建主体。初步形成“招、融、建、服”全链条服务架构,全方位、立体化、高效率承担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园区的开发、运营与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自成立以来,围绕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创新创业、新材料“四大产业园”建设,共实施项目建设22个,总投资约7.7亿元,现已建成项目19个,完成投资3.5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储备熟地1560亩,全面配套水、电、气、暖、网等基础设施,实现“熟地等项目,厂房等企业,拎包可入住”。
二是项目支撑,“管运分离”有声有色发力。
聚焦“全国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自成立以来,共签约项目37个,签约额134.53亿元。特别是在煤层气的综合利用、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精心实施内陆地区最大的LNG调峰储备中心、全国一流的煤层气实训基地、全省唯一的煤层气全产业链研发中心等标杆性、引领性项目。以项目建设为牵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争先进位,2019年—2022年,工业投资由15.3亿元增长到40.5亿元,规模以上增加值由46.5亿元增长到109.5亿元,四上企业数由11个增长到39个,高新技术企业数由5个增长到9个,产出强度由481.8万元/亩增长到903.7万元/亩,2019年、2021年、2022年在全省开发区发展水平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三是融资托底,“管运分离”有节有度提速。
大力开展多领域深化合作,积极与各大金融投资机构开展战略合作,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自成立以来,共争取开发区建设发展专项资金1152万元,申请专项债券7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科学运用PPP项目模式,与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就标准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成立了沁水经开区山西三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开辟了专业园区建设的新路径,该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现完成投资约4.9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决策部署,不断创新完善运营管理体制,投融资模式、招商引资模式等,在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方面再创新业绩,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战略目标贡献沁水开发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