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位于峨嵋岭二级台地,地形地貌独特,光照长、温差大、沟多坡缓、干旱少雨,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全县分布中药草药资源638种,种植面积约10万亩,年产中药材3万吨以上。特别是以中医药主题公园为核心的种植区,道地柴胡品质好、药用成分含量高,生产的“万荣柴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万荣县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中药材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万荣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作为省级农业开发区,肩负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任,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对接政策、突显产地优势、做强做大产业,用道地中药材成就了万荣老百姓的致富梦、产业梦。
一、强化顶层设计,抢抓中药材产业发展重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山西省作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部署,明确提出在晋南建设柴胡、黄芩等良种繁育基地,给万荣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政策、资金支持。从大政方针看,中央、省、市对发展健康产业高度重视和支持前所未有。从市场需求看,后疫情时代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前所未有,中医药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旺盛期、成长期。从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看,市场采购方式正逐步从贸易集聚地交易向原产地交易转变。而万荣乃至运城周边县市的近百万亩中药材,具有明显的产地集散交易优势。从资源和区位条件看,万荣区位优越、自然资源独特。万荣平均海拔600—800米,是世界公认的道地药材适生地,生产的中药材两小时可达太原、西安、郑州,北上南下便利快捷。立足以上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了“北有安国、南有亳州、中有万荣”的目标定位。
二、开辟全新赛道,突显万荣中药材产业特色亮点
着眼国内中药材产业的总体格局,万荣精准选取了5条赛道与各地进行差异化竞争。
一是开辟良种选育新赛道。良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等四部委出台了新版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GAP),是中药材种植的准则,其中首要一条就是良种选育。万荣柴胡种子品质好、品牌响,单价50元/斤,仅运城市年需求量就达200万斤,年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以上。而当地药农的心头之痛主要在于药材种子夹草籽、种出柴胡草吃苗,给群众带来极大的拔草负担和劳力投入。群众的痛点就是市场的爆点。示范区充分利用已经争取到的国家级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项目优势,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柴胡良种选育与种子加工技术研究,同时对接国药集团、振东集团等企业实施中药材种子筛选项目,通过色选技术,实现种子精准筛分,从源头上就把草籽、劣种筛选出去。以投资600万元的药材筛选项目为例,种子筛选设备300万元、种子低温库100万元、厂房自建200万元或者租赁标准化厂房。年可选育中药材种子200吨,年产值1000万元,年利润300万元。目前,本地企业万河中药材公司已抢先开展柴胡良种筛选扩繁项目。
二是开辟规模种植新赛道。在万荣流转土地,示范区倡导当药材经营主,发药材种植财。整个种植流程可用五句农谚来概括:首看地势和土壤,翻耕整耙地来松;柴胡黄芩神仙草,五月播种时间好;间作套种玉米林,既能遮阴又保苗;氮磷钾肥一枝花,有机农药除病害;按照标准搞生产,药材变成聚宝盆。这个聚宝盆的“宝”就体现在:柴胡2年半生长期,亩投入2500元,亩产干货100公斤,市场价100元/公斤,亩收益1万元;黄芩2年半生长期,亩投入2500元,亩产干货350公斤,市场价35元/公斤,亩收益12000元;丹参一年生长期,亩投入3000元,亩产干货350公斤,市场价28元/公斤,亩收益1万元;生地一年生长期,亩投入4000元,亩产干货800公斤,市场价30元/公斤,亩收益24000元。事实胜于语言,在万荣县建设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回本快、效益高。
三是开辟趁鲜切制新赛道。中药材趁鲜切制就是把柴胡、黄芩、丹参等原料药切片加工、制成饮片,效益可再提升30%以上。目前,示范区引导县内县外的一些企业家敏锐地抓住中药材趁鲜切制“风口”,干企业、上项目,形成了热火朝天的集群发展态势。“飞地管辖”的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园,占地150亩,已引进万河、华泰、鹏展、合硕、万辉等5家企业,年产切片2000吨。在外企业家闫允杰,从外加剂转型到中药材加工,2021年投资500万元在家乡建设中药材加工厂,年收益200万元,今年计划再投资3000万元、扩大厂区100亩;西村乡在外企业家王喜珍,在家乡投资2000万元,实施中药材趁鲜切制;国家级龙头企业华康药业计划投资6亿元,重仓中药材鲜切初加工环节;全国知名的央企——国药太极集团在国内布局4个原料药材基地,其中一个就放在万荣。这种争先恐后参与中药材趁鲜切制的局面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四是开辟仓储交易新赛道。县委、县政府致力打造“北有安国、南有亳州、中有万荣”的竞争格局,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打造中部地区中药材集散交易高地,实施仓储交易有势可依、大有可为。以建设含3000平方米的常温库、3000平方米的阴凉库、3000平方米的低温库的标准化仓储库为例,总投资1300万元,可储存中药材3万吨,库存费300元/吨/年,年营收900万元。
五是开辟中成药制销新赛道。中药制药是万荣工业产业“四轮驱动”的重点产业之一。目前,已培育引进华康、朗致等6家医药生产企业和华泰、安生2家医药包装企业,年产中成药1万余吨、中药注射剂7亿余支、口服制剂25亿余片(粒),年产值20亿元。华康药业立效大山楂丸等5种产品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朗致双人药业的“枳术宽中胶囊”在成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新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定中成药;万辉制药桂枝茯苓丸、龙胆泻肝丸等产品药效独特。示范区还引导外加剂企业康特尔公司拓展发展新空间,成功转型成为一家集中药饮片、中成药制剂、片剂、颗粒、丸剂等中药制药骨干企业,开辟了从外加剂到中成药的新赛道。
三、加快锻长补短,延伸万荣中药材产业发展链条
紧盯产业发展的导向,示范区毫不动摇加快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主要从3个方面发力。
一是产业上加快成链集群。支持现有的企业延伸链条和技术改造,实施了华康药业智能化中药材精深加工和智能物流中心、朗致药业前处理提取和医药物流基地、万辉扩容改造及新型固体饮料、辅仁恒峰口服液及原料药生产线技改等一批项目建设。建设晋南中药材集散中心,推动鹏展、万河、合硕、华泰、清大鸿翔等一批中药材产地鲜切初加工企业建设,加快中药材就地转化。引进和发展中医药包装等配套企业,为企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华泰和安生2家医药包装企业产供销衔接,促进企业间协作配套。
二是创新上培育一流主体。实施“创新领跑”、“创新强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三大计划,培育中药制药高新技术企业2家,民营科技型企业4家,建成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华康药业与西安交大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市级重点实验室;朗致药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致力于勒马回系列产品抗炎作用机理研究;辅仁恒峰药业与郑州赛恩斯合作,推动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他达拉非片等8种药品的研发。连年召开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促进技术交流、企业宣传、市场推广。
三是政策上真金白银支持。国家药监局出台了《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山西省药监局制定了《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指导原则》,县上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成链集群发展的通知》《支持中药材加工的若干政策》,购置初加工设备补贴30%;新取得中药饮片GMP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小升规”可享受奖励40万元。通过兑现各项政策,共为企业争取奖补资金4200余万元。
万荣发展中药材得天时,有大好政策加持;得地利,是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的一方宝地;得人和,县委、县政府组织成立工作专班,专人对接服务,专项推进落实,万荣中药材产业正乘着时代东风强势崛起,成为中部地区一颗产业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