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守“落地一个项目、锻造一支团队、赋能一大产业”的理念,以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模式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筑垒新材料技术合作平台,赋能区校合作“步”稳“志”远,一条“技术+人才+项目”创新驱动之路越走越宽。
坚持国资引领,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自2020年开春,高平市政府与北科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高平经开区以“小管委会+大公司”视野,聚焦“年产50吨固相法合成硅基负极材料”项目,一手抓项目可研、环评能评等各项前期工作,一手抓有实力、有技术前景、有创新潜力的国企子公司承接。平台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于2020年9月份正式组建“山西北科乾通储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科乾通’)”。北科乾通无缝对接,开启“厂房选址、设备采购、愿景规划、检测中心筹建”等项目落地一系列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探究之路”,“年产50吨固相法合成硅基负极材料”项目于2022年7月正式投运。
坚持平台聚才,探索“人才建设”新路径。小中试、大基地,筑牢“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大平台,技术是前提、人才是支撑。秉承“小团队、硬实力”的信念,特聘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授李平为“北科乾通”研究院院长,全权负责专业指导与人才遴选把关,柔性引入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万琦担任技术攻关专家、长期从事电池材料的生产工程师侯建斌统领中试生产线,开发区平台公司委派具有丰富市场运营经营的副总经理主抓研究院市场化运营,面向社会公开遴选引进8名技术人员。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中试车间、200余平方米实验室,集聚16台精密检测仪器、特制12台生产设备,拥有11名专业项目研发人员”中试生产实验大平台顺势而为、自立自强。
坚持项目孵化,探索“转型升级”新平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自主研发、技术攻关、专业检测”,是打造储能技术创新源、培育储能领域新产业一条严谨求实求是、自主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之路。“北科乾通”以全新的市场化、专业化理念,紧盯国际国内市场技术前沿,主动发挥“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优势,充分利用当地无烟煤资源提升其附加值,持续研发硅烷气相沉积继续延伸硅碳技术,投入研发钠电负极材料项目,探寻“项目+技术+人才”创新之路。经过两年硅基负极材料的自主研发与检测,完成了硅碳负极材料的技术攻关,所制备的固相法硅碳负极材料克容量可达1700mAh/g,产品技术与领先国内“杉杉科技”“贝特瑞”等知名负极材料厂家产品性能相当,在实现硅碳负极材料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致力于为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突破探究“希望之路”。
坚持成果展示,探索“产业实践”新通道。“请进来、走出去”,到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平台汲取“养分”,借势借力来实现最终的“强身健体”,也是科技创新一条必由之路。“北科乾通”自组建成立以来,始终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胸怀,主动对接各级职能主管部门,以其政策指导、专业服务,共同探寻未来创新“方向”;积极融入当地国企民企大家庭,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审慎研判当下技术攻关“路径”;抢抓机遇扩大对外宣介,以赛事角逐增强本领,站在更大平台检视“自身”。“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参赛项目,在2023年度“创客中国”竞赛之中,以“裸分”实力,过五关斩六将,从县区到地市分获二等奖,代表晋城市参加“创客中国”山西赛区竞赛。
四年风雨兼程、两年苦修内功,未来有为可期。“北科乾通”正式运营一年来,先后完成中试实验100批次,检测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新型专利已授权5项,先后被认定为“晋城市技术创新中心”“晋城市新型研发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授予“实习实训基地”。
下一步,高平经开区将矢志不渝坚持“小切入、大合作”理念,更快更多更好授权赋能平台公司,让更多更好的“北科乾通”脱颖而出,蹚出更宽更远的“区校合作”新路,全方位赋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