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为“圆心”,步行15分钟为“半径”,画一个便民生活圈。
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居民步行5至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消费更便捷。同时,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
截至目前,我省国家试点城市已完成便民生活圈建设137个,完成覆盖社区606个,其中养老站点、托育机构、新式书店等品质提质类网点设施907个,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日常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
“圈”出家门口的舒适生活
夏日清晨,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园社区,人声渐响。社区居民马国媛也准备出门开始她的晨间活动。
下楼步行2分钟到小区里的器材锻炼区做运动,锻炼完毕后步行7分钟到便民生活超市选购菜品,回家路上,马国媛顺便到社区菜鸟驿站取走了3个快递。
“不用走多远,也花不了多少时间。”马国媛说。
“一刻钟”,不仅代表时间尺度,更是衡量生活便捷度与舒适感的标尺。
民生路农贸市场
另一边,云岩区民生路农贸市场内,早上9点,家住附近的居民王田先到便民食堂吃完早餐,再选购近期家里需要的蔬菜和肉制品。
“上下楼坐电梯,环境整洁干净,出来买菜也舒心多了。”王田说。
走进云岩区民生路农贸市场,地面干净整洁,摊位整齐划一,货品摆放有序。
“目前,民生路农贸市场摊位门面一共265个,通过升级改造还增加了裁缝、托老托小便民服务、社区食堂、便民加工、水果、鲜花、预制菜、中式包点等新业态,为方便顾客和经营户还增加两个扶梯、两个货梯。”民生路农贸市场负责人罗润邦说。
作为国家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贵阳市在创建“三感社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上,实施“一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两场”(农超市场、停车场)“三改”(老改、旧改、棚改)建设。截至目前,实际已完成建设的生活圈97个,覆盖531个社区,生活圈内商业网点13133个,品牌连锁便利店约占便利店总数的25%,带动就业人数10.2万余人,服务社区居民约359.8万人。
社区即时零售赛道“升温”
惹人注目的是,民生路农贸市场还专门设置了直播区,这里没有商户的吆喝声,而是多了敞亮的直播台,商户可通过直播间推介自家产品。直播间对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户免费开放,鼓励经营户参与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毕节市实际已完成建设的生活圈20个,覆盖51个社区,生活圈内商业网点6236个,标准化菜市场43个,带动就业人数2.45万余人。”毕节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体验感不错,声光电效果很好,酷炫,刺激。”7月29日,花溪十字街的IDea沉浸式演绎剧场,刚刚结束游戏的顾客吴静言告诉记者。
花溪区十字街新型城镇化暨“三改”示范项目(以下简称花溪区十字街)按照15分钟生活圈规范要求,补齐短板,完善功能配套,充分整合辖区各类社会资源、公共资源,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深度融合,打造花溪文化旅游示范核心体验区、花溪区城市更新标杆、花溪区高标准“三感社区”样板。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逐渐成熟不仅体现出城市治理的温度,更标注了美好生活的刻度。
“按照地理位置相邻、居民属性相近、产业配套相关、文化脉络相联的原则,规划打造‘两大功能分区、三大主题街区、九条主题小巷、十二组团社区’,形成城市更新新局面。”花溪十字街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把环境做优,把体验做足,把业态做精。花溪十字街改造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一产业链条,推动花溪公园和十字街片区在交通上实现互通,在功能上实现互补,把十字街片区打造成为花溪公园景观的延伸区、景区配套服务的核心承接区、旅居融合的示范区和高品质“一圈两场三改”示范区。
城市生活,既需要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也离不开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住的是居民需求,织密的是服务网络,提升的是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