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陵川示范区把能力作风建设提升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力举措,紧密围绕示范区中心工作,在政治引领、专业提能、实践历练上再加压、求实效,全面提升干部队伍适应新形势、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的能力水平。
送上理论学习“大礼包”,在勤于学、善于思中“提气聚神”。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源头抓、跟踪抓、全程抓,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形式,确保听有高度、学有深度。以微型党课为亮点,以学铸魂。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挖掘连翘、红歌、乡村振兴等关键元素背后的发展故事、奋斗故事、红色故事,创作出了《绿水青山相映美 金山银山幸福长》、《声生不息》、《有风吹来》等微型党课作品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专题宣讲,用接地气的生动讲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学蓄能。组织开展了“红色天池映初心 党旗飘扬在一线”主题党日活动,“访农家事 结农家情”消费扶贫活动、“走太行一号,观项目风采,话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户外团建活动,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学习,以一条路的变化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感受陵川的发展巨变,在沉浸式教学中感悟红色精神,积累先进经验。以廉政教育为保障,以学守矩。坚持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意识形态教育,举办专题研讨会1次,年轻干部廉政座谈会1次,廉政主题党课2次,纪法教育2次,转发纪法知识小课堂62期,把清正廉洁、勤俭节约、敬老尊贤等重要理念融入日常,不断强化廉洁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品廉、倡廉、践廉。
打造能力提升“大熔炉”,在补短板,固优势中“强筋健骨”。为确保能力作风建设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相互成就,示范区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条龙”需求为导向,全方位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办事能力。抓好基础培训,着重提升专业能力。为加快实现“区内事、区内办”,示范区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省市县开发区赋权的事项目,并成立专业小组参加了市县级培训交流会,在业务能力、场所设置、审批流程等方面做到精准提升,力争做到赋权事项领得到、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用活“他山之石”,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今年以来,赴郑州、广州、深圳、长沙等地考察项目10余次,赴同类示范区考察1次,赴浙江、广西等地“取经”5次,并通过专题分享会的形式将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交流,引导干部职工主动对标“优等生”,创新工作思路。例如,在了解了晋城开发区的项目推进经验后,在企业月调度机制上改革创新,将深入一线抓落实活动与企业月报相结合,及时掌控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强化专班建设,持续优化服务能力。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示范区始终坚持项目服务专班制,目标清单制,开创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一个跟踪服务微信群的“三个一”服务机制,由领导班子牵头,将不同科室、不同层级的干部职工再考量、再分配、再组合,形成职责明确、功能多元的专班体系一对一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档案。一方面化解了单位内部人员长期不流动的难题,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专班成员的为企服务水平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提升。
搭建实践锻炼“大平台”,在解难题、化矛盾中“担当作为”。把以研促能行动作为实践工作的主线,通过调研找问题、靶向解问题,督导促落实的过程,提升了干部职工在项目攻坚、化解风险、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思考力、决策力、执行力。深入调研,细化任务。领题“关于加快建设全省领先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课题研究,并开展“绿色发展大家谈”大调研活动,分阶段开展调查走访30余次。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反馈突出问题,梳理主要矛盾,将大课题又分为“如何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怎样凝聚示范区发展合力”等诸多子课题,引导大家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察实情,在转型发展第一线攻难题。多方合作,共解难题。将自身能力建设与凝聚示范区发展合力相结合,在多部门合作交流中拓视野,化矛盾。一是研究出台了《政银企合作制度》,组织县人行、金融机构及区内企业召开了2023年“政银企”对接座谈会,为企业搭建便捷化、常态化政银企合作平台。二是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7次,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召开协调会12次,解决企业在前期土地、林地手续办理等方面的问题7个。综合督导,紧盯落实。围绕我县全年重点工作,以今年开展的“优化营商环境政治巡察”和“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开展综合督导30余次,出台了《关于整改事项落实不到位问题仍存在的专项整改方案》和《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文旅康养产业项目建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督促完成各类整改工作40余项,充分发挥了政治巡察的“利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