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天津市河西区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 “两网融合”

时间:2023-07-26 作者:佚名来源:福建省商务厅

  “十四五”以来,天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双碳”工作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序推进“双碳”工作,现编发9个天津市“双碳”领域典型案例,供有关单位在工作中参考。

  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之七

  天津市河西区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案例概况】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对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河西区紧扣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目标,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努力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良好环境,持续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克服主城区土地使用成本高的短板,充分利用区内空间,并加强与环城区、新五区企业合作,做好再生资源下游处置工作,营造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城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工作支撑,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必要方式,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目标扎实迈进。

  

  

  【主要做法】

  (一)政府牵头引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区委、区政府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一是坚持政策高位推动。区发展改革委按照市、区两级要求,制定了《天津市河西区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河西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方案,会同区商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加强工作推进,在居民小区、公共机构等场所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两网融合”设施。

  二是加强“双碳”工作引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围绕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先后在区碳达峰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举措、促进绿色消费方案中明确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要性。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区发展改革委“双碳”办将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相关工作列入河西区“双碳”工作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三是推进多方工作协同。结合“无废城市”建设、塑料污染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整治、资源节约等工作,一方面进行源头控制,规范资源取用行为,加强日常工作检查,规范有关经营场所和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完善保障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和日常指导,提升广大居民认可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二)属地贯彻落实,全域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居民小区等场所是资源回收布点的重要组成,河西区各属地单位,因地制宜,落实资源回收建设工作要求,有序做好工作衔接。

  一是布局社区回收点位。充分利用各居民小区可利用空间,设立再生资源回收设备站点,单个站点占地面积约4平方米,占用社区空间较少,建设回收服务站和智能回收设备,采取定时定点回收、上门回收、线上预约等方式,为可回收物找到归宿,回收人员将资源运送至中转站初步分类后运往环保企业进行处理或资源加工企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二是加强社会企业合作。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建设运营企业在各街道建立再生资源回收设备站点,逐步推动各个社区布局资源回收设备,利用有偿方式积极动员广大社区居民参与,推动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同时对回收设备运行安全和日常运维提出要求。截至2023年5月,河西区已有242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4个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

  三是开展公共机构试点。以河西区提出的开展绿色公共机构试点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回收利用驻进公共机构,区政府机关大院先行试点,将日常办公的产生可回收物及报废固定资产采取与再生资源回收单位合作,实现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逐步加强机关人员理念和意识培训,并将应用结果向全区公共机构推广。

  (三)部门协同实施,深入推进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两网融合”在于将相对独立的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以突破协同发展不配套短板。

  一是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工作。持续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坚持“撤桶并点建箱房、定时定点看投放”,改善群众投放体验,加快已建分类箱房小区全面撤桶工作,改善老旧分类箱房,提高规范化水平,并在完成前期提升改造投放站点660处任务量基础上,到2023年11月底前,再完成300处提升改造任务。

  二是智能提升分类箱房。加强垃圾分类智能化和“两网融合”工作推进,通过比选方式引进社会企业参与建设。利用智能称重设备实现对再生资源识别与称重,自动测算出“碳”减排值,居民使用小程序即可在分类投递时参与有偿回收。各街道社区安排志愿者定时现场指导,截至2023年一季度,已有投入试运行的“两网融合”智能垃圾分类箱房83座,累计注册用户37533人,累计完成再生资源回收639.2吨;截至2023年底,预计累积智能化改造及建设智能垃圾分类箱房360座。

  三是坚持营造良好氛围。树立示范典型,坚持“以企事业单位为突破点、以社区小区为主攻点、以经营场所为着力点、以公共场所为宣播点、以发动群众为根本点”,推行5类示范,串点成线,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示范区域,积极打造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示范小区、示范单位、示范经营场所和示范公共场所。

  【经验启示】

  (一)政策指导是引领,加强区内工作协调,形成特色工作机制。区发展改革委统筹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及循环经济工作,区商务局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区城市管理委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并会同区商务局共同推进“两网融合”工作,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推动区属公共机构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协助推动再生资源项目建设的协调工作和运营期间的监管工作。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并将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作相关职责融入到部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做好常态化建设。

  (二)深入群众是基础,加强属地工作指导,优化提升管理模式。政府有关部门协调站点位置,确保现场位置没有争议;各街道社区,定时安排志愿者定时定点指导垃圾分类投放。对于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选址难、土地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河西区灵活运用各小区的可利用空间或依托垃圾分类箱房进行提升改造,降低对居民生活影响;收集到的可回收物再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委托其他区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进一步处理,避免过度堆放,有效促进了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发展;定期组织学习,并安排志愿者现场指导分类投放,提升资源回收效率。

  (三)市场推动是动力,加强市场激励驱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部门通过比选方式选取入围社会企业在区内开展项目建设,在合理范围内采购入围企业的部分服务,并无偿提供工作人员办公场所(部分为中转站),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积极申请各级财政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提高积极性和创新性。


原文链接:https://swt.fujian.gov.cn/xxgk/jgzn/jgcs/ltyfzc/zszyhs/202307/t20230726_621387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