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中央和各地陆续出台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意见》提出“推动国内线下展会全面恢复”,各地积极响应,陆续举办各类线下展会活动,我市外贸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拓展国外市场的意愿与需求更是持续高涨。铜仁市商务局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抢抓线下展会恢复正常化举办契机,认真研究参展措施,全力挖掘展会潜力,以“五小工作法”,撬动线下展会经济惠及企业。今年,累计组织45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国际展会11次,共获得1.36亿元人民币合同订单(其中含944万美元合同订单)。
一是开展“小摸底”,抓好台账管理。掌握展会主动权,通过提前把准展会规模、性质及主题,结合市场需求和本地企业实际,做到“应邀尽邀”,同时坚持以“老”带“新”,做到既有“老演员”参加,如贵州东亿电气实业有限公司、贵州省阳光箱包有限公司等受益于展会经济的常客企业,又有“新角色”融入,如首次参加消博会就斩获千万订单的铜仁市万山区荪灵原生态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建立参展企业名录库,对全市外贸及潜力外贸企业建档立库,对企业产品、过往参展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做到靶向邀约,目前已完善80余家企业信息。二是制作“小册子”,抓好宣传推广。企业宣传手册是客户快速了解企业情况的重要媒介,引导参展企业结合产品自身特色制定宣传手册并及时更新产品信息,根据不同类型展会需要,调整手册宣传重点、制定双语版或多语版手册。贵州优粉食品有限公司为参加第133届广交会专门定制500份双语宣传手册,获得意向性客户十余名,贵州泰诺纳皮具有限公司凭借其亮眼的宣传方式与独特的宣传手册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赢得国内外客户的高度关注,吸引了《贵州新闻联播》等媒体宣传报道。三是举办“小培训”,抓好技能提升。以提升企业参展能力为目标,通过线下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培训,线上建群统一规范等方式,围绕展前选品、资料准备,展中沟通、营销技巧,展后跟踪、对接服务及参展纪律等方面对参展企业开展行前全方位培训,并邀请参展经验丰富的企业分享心得,避免重复“踩坑”,企业参展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累计对70余家企业开展线下培训、线上建群7个。四是搭建“小桥梁”,抓好合作共赢。推动横向合作,组织我市参展企业积极与其产品上下游、供应链相关参展、采购商开展合作,推动展采双方达成更多合作意向或协议;开展以会招商,以铜仁良好投资环境、发展前景吸引客商来铜考察投资兴业。大龙经济开发区在第133届广交会、第13届加博会贵州省加工贸易投资机遇分享会上作推介,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第二届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合作(成都)大会上做推介,经过积极争取和对接,通过第13届加博会与东莞市航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该企业拟在铜投资1亿元人民币,生产记忆棉相关产品。五是跟踪“小回访”,抓好后续成效。做好“后半篇文章”,展会结束后,安排专人负责收集企业参展收获、存在困难及下步建议,全面分析我市参展情况,不断优化参展方式方法,做到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出成效,累计收到企业建议12条。抢抓展后“黄金周”,引导企业及时跟进有合作意愿的客户,主动寄送样品、了解反馈,争取在展后黄金一周时限内,有效推进合作,将意向客户转化为实际客户,将意向订单转化为实际订单。贵州富鼎橡塑有限公司通过今年香港电子产品展结识俄罗斯客户并趁热打铁邀请该客户来铜实地查看企业情况,在展会结束后第五天,双方便达成500万美金长期合作订单。下一步,铜仁市商务局将持续深化落实“五小工作法”,在充分凝聚展会活力上再添新动力,在全面释放展会潜力上再找新突破,在做大做强展会经济上再添新引擎。
图为:铜仁市商务局指导第13届加博会铜仁市参展企业贵州富鼎橡塑有限公司布展
图为:铜仁市商务局组织召开第133届广交会企业行前动员会(铜仁市交易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