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新场 > 正文

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推进“三个一批”活动

时间:2023-06-19 作者:佚名来源:山西省商务厅

  今年以来,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总体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树牢“项目是第一支撑、开发区是第一阵地、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的理念,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秉持“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抓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法兰特色专业镇建设重大机遇,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为重点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三主”作用,主动作为,埋头苦干,全力打好“翻身仗”,推动工作开新局,以新的实干实绩奋力谱写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20 年成立以来,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87.45 亿元。涉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了延链强链补链,加快了产业融合发展,使开发区形成了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绘“一张图谱”,聚力招商引资

  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细化招商方案,实行分片招商办法,确定重点招商区域,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片区,第一片区为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第二片区为长三角、中部地区;第三片区为珠三角、闽三角、粤港澳大湾地区;第四片区为成渝及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按片区分别组建四个招商小组,将创投部人员分配至各招商小组,结合各地区设立的招商引资联络处及招商大使力量,指导配合开展招商工作。并针对具体项目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在每个项目每个阶段均由对应项目专班负责督办,分管副主任统筹、相关部门负责人协助办理手续。

  同时在全国共建立15 个招商引资联络处,聘请30 位商协会企业家为“招商大使”,协助开展招商引资、投资促进;制定出台《招商引资抓落实工作机制》,修改完善《投资合作项目准入办法(试行)》,有效将好项目、大项目引进开发区。

  同时紧抓“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历史机遇,先后赴山东章丘、青岛,河北孟村,辽宁沈阳、大连,广东广州等地开展项目考察、招商推介等活动;举办2022年中国法兰与环件峰会暨定襄县招商引资推介会,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8.5 亿元的3 个项目;参加由省政府举办的“全球浙商三晋行,助力山西产业链发展大会”,与多家浙商企业进行对接洽谈,邀请到定襄考察调研,与正泰集团初步对接成功;以浙商大会为契机,与浙江省台州市的模具产业园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沿产业链条招商,成功引进由山西东洲投资8 亿元的高碳铬铁深加工项目,补齐全省十大产业链之“特钢材料产业链”发展短板;利用省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的双创优势和现有区内资源创新开展“绿色循环+招商”、“省校合作+招商”等招商模式,使定襄开发区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赋能添彩。

  

  筑牢“第一支撑”,狠抓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推进“三个一批”,将培育项目、助企纾困、做强市场作为核心任务,通过完善体系架构,推行扁平化管理,提供全流程跟踪的“保姆式服务”,切实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推进,园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是超额完成任务指标。2022 年省下达任务数为新开工重大转型项目投资额2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总投资不低于10 亿元,截至目前,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开工重大转型项目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共8个,总投资为22.34亿元,已超额完成任务,完成率为223.4%。

  二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截至目前,重点在建项目20 个,总投资62.326 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1 个,总投资25.926 亿元;续建项目9 个,总投资36.4 亿元。还有拟引进储备项目12 个,总投资83 亿元。

  三是高质量推动“三个一批”。2022年全省共举办3 次“三个一批”活动,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情况为:第一次,签约一批,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31.37亿元;开工一批,开工项目12个,开工率为83.17%。第二次,开工一批,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18.49亿元;投产一批,投产项目4 个,投产率为19.21%。第三次,投产一批,投产项目7个,总投资11.49亿元,达效率100%。

  四是加速实现市场主体倍增。鼓励并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申报各类市场主体,在“小升规”、各级技术中心、“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方面发力。截至目前,开发区内企业被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认定公布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 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 户;协助5 户企业实现“小升规”,另有3 户工业企业也已具备升规条件;成功申报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

  

  聚焦“三项改革”,创优营商环境

  紧抓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机遇,实行“一项目一领导一团队”一包到底工作服务机制,当好服务项目“首席服务官”,不断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加强保障措施,有效提高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 三化三制”改革不断深化。深入推进“建、管、运”分离改革,将县招商服务中心职能整体划转至开发区,实现县域招商一体化、专业化;以新理念、新思路拓展招商模式,完善全员招商作战体系,努力实现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完善开发区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党工委会议与主任会议的权责边界,完善《党工委议事规则》和《管委会议事规则》,保证党工委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建设,努力实现企业和职工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开发区被成功命名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

  二是“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集成推进。持续加大开发区承诺制改革力度,积极承接认领审批事项,采取“一个窗口、一个系统、一张样表、一套材料、一次性告知”和并联审批的工作方法,以“标准+承诺”最大限度精简审批环节,承诺制试点项目占比完成率为100%;制定完善《关于标准地“一书两证”的实施方案》,在“地证同交”出让“标准地”的基础上,实现“一书两证”的“标准地”供应新模式,出让“标准地”宗数占本开发区工业用地比重为100%。

  “我公司年产10 万吨风电法兰生产线项目,从挂牌拿地到开工建设,再到正式投产,仅仅用时310天。这个项目选在定襄投建,主要基于定襄县营商环境好,有许多优惠政策,服务都让人非常满意,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合项目。”山西宝航重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强化“要素赋能”,助推产业转型

  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优化服务的同时,不忘聚焦新产业,贯彻新理念,打造绿色循环经济。

  一是以“省校合作”为支撑点,合力开展“科技赋能”。实施科技赋能,积极推进省校合作,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建定襄县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有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山西祥睿科技公司共建低碳云账户平台,助力“双碳行动”。启动实施成果转化创新示范工程,实现“规上”企业科技研发全覆盖,累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4 户,连续两年实现倍增目标。

  二是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以绿色循环发展为理念,结合开发区实际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去年以来,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国家级绿色园区”,在招商引资实际工作中,结合现有招商项目发展需求,靶向开展招商工作,引入关联项目协同发展,使新上项目之间彼此关联,实现能源互补绿色低碳发展。

  新上的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低碳工业云账户平台项目,山西东洲高碳铬铁生产加工项目,通过协同互补发展,既解决各自项目发展需求,又实现了能源高效利用,最终达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区域内落地的北京硕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产生沼气,经过加工为园区企业提供燃气,沼渣加工后成了农田有机肥料,沼液则作为水发集团农光互补及微藻养殖加工项目所需的原料,降低了水发集团的成本,为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作出贡献。

  三是实施金融赋能。立足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推进“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5 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 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 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 户。实施政策赋能,有效落实惠企政策,协助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享受0.3 元/千瓦时优惠电价,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围绕战新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新能源、特种金属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部件“五大产业”,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确保上级决策落实落细,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地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推进效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建设服务力度,深化拓展“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在工作实践中修改完善各类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及时梳理更新生产要素价格清单,为企业提供最优、最新的要素保障,对政府发布的惠企政策,根据企业所属行业主动精准推送,特别是对山西省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电价优惠政策及时进行宣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紧抓法兰特色专业镇建设机遇,瞄准法兰锻造业发展方向,使传统产业逐步向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锻造业不断提级。推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省校合作示范基地科研、孵化等作用,促进企业与高校“牵手”,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实现企业、高校互赢,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助力。

  


原文链接:http://swt.shanxi.gov.cn/zxzx/yqjs/202306/t20230613_873775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