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要求,武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把“标准地”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产业转型的主抓手,全面深化“标准地”改革,积极主动做好优化服务的“加法”、减轻企业负担的“减法”,建好企业准入“标杆”、配齐指标“标准”,优化要素配置,提高供地效率,为推动武乡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激荡活力。
(一)做加法:优化服务,培育政策红利“沃土”
一是示范区围绕服务,聚焦“标准地”改革部署要求,成立了“标准地”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标准地”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3次,研究解决具体问题5个,统筹“标准地”改革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标准地”改革任务分解方案》《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标准地”出让流程》等制度,加大政策供给,从制度层面强化工作联动、政策衔接和信息共享,从体制机制上打通堵点难点,提供政策“硬支撑”。
(二)做减法:松绑减负,加快推进各项区域评估
示范区严格按照《山西省“标准地”改革指引》中对区域评价“7+N”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相关区域评估。自成立以来先后落实完成区域洪水影响评价、区域节能评价、区域水资源论证评估、区域水土保持论证等8项区域评估,使区域评估不再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变“企业单个付费”为“政府统一打包买单”,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只需签订《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标准地”投资建设合同书》和《投资建设承诺书》,即可开工建设,真正实现“拿地即可开工”。
(三)建标准:配齐指标,促进出让工作提质增量
示范区严格执行“净地”出让规定,持续做优控制性指标。在区域评价的基础上,设置本区域“标准地”控制性指标,实施全周期管理。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专人专办,积极协调相关县直单位,开展示范区“标准地”改革相关控制指标、区域评价的业务指导,保证每一宗“标准地”都能按标出让。截至目前,已成功出让“标准地”4宗,共286.56亩。
2022年12月示范区出让给武乡县汇昌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一宗“标准地”,用于建设新建食品产业园及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该项目作为示范区2022年重大项目,从谋划、报批到建设,示范区主动出击为其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了拿地7天后开工建设,真正做到了“拿地即开工”。目前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跑出了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加速度”。2023年武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将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全面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