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
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推出19批267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02项,复制推广到全国25项、全省110项,4项试点经验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福州综合保税区、江阴港综合保税区、原油非国营进口资质、江阴港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及外资企业经营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等重大政策落地。
2.营商环境迈向国际化
率先推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为全国“多证合一”的改革提供自贸经验。建立“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实施企业登记多部门并联办理等集成创新,企业开办时间由挂牌前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3小时,材料齐全最快可半小时办结。
全国首创原产地签证管理改革、海关业务预约模式,为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和无纸化作业试点贡献“福州经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4.0版,口岸通关无纸化达99%以上。2022年12月,福州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7.98小时、0.62小时,较2017年当月分别压缩83.91%和94.64%,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实现“五连降”。
全国首创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政务服务事项99%“一趟不用跑”。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7+1”服务机制,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小型项目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
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新突破
发布6批92项金融创新案例,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发布的57项金融创新举措中,福州片区占36项。率先开展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试点,开设2万个本外币合一账户。
全国首创“反向风险参贷”业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低利率跨境人民币贷款350亿元,有力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区内银行机构完成5项跨境融资业务突破,建立本外币资金池20多个,累计结算额约65亿元,挂牌以来年增长率约为50%。
4.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度
拥有全省唯一、全国第四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区内已集聚228家物联网企业,成为全省物联网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2022年物联网产业链产值达400亿元。
拥有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全国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区内集聚3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区内实现保税备货、跨境直邮、海运快件等多元业务常态化运营。2022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807亿元,同比增长56%。
整车进口口岸集聚172家汽车进口及零配件经销企业,其中16家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搭建了4家整车进口供应链平台和1家3C认证服务中心。累计进口整车约3.3万台,2022年进口汽车数量位居全国整车进口口岸第4位。
海峡基金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8700家企业资源库,推动产融合作投资近35亿元。基金小镇集聚448家私募投资机构,基金规模达1818.6亿元,占全省六成以上;投向福建省实体项目275亿元,累计纳税12.18亿元。
5.两岸融合探索新路径
全国率先开展海峡两岸AEO互认,支持对台专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海峡两岸跨境金融中心”累计办理对台跨境收支超600亿元、对台融资约380亿元,全国率先启用电子台胞证,成立大陆首个台湾社工服务中心。开辟台湾地区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对区内就业台胞给予20%的个人所得税补助,6大台湾青创基地累计入驻台企190家。
6.“一带一路”拓展新空间
挂牌以来,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138家,实际利用外资约12.87亿美元。累计办理境外投资项目备案8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约19.3亿美元。
区内企业与4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AEO互认;设立海外仓超110个,面积超132万平方米。江阴港开通29条外贸航线,其中“海丝”航线13条,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211万标箱,是挂牌前的2倍。
为区内企业和外籍人才提供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完善国际化引才机制。建立福州片区移民(华人华侨)事务服务中心,“就业居留一窗”模式做法被省公安厅复制推广至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