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笃行实干,勇闯新路,长治经开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初心不改,奋楫前行!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工业投资完成22.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6.4亿元;转型项目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89.5%;进出口额完成10169万元。
科技创新结出新成果。创建中小企业园3个,成功培育小升规企业13家、专精特新6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1家企业通过第四批国家级小巨人,1家企业通过第三批国家级重点小巨人,成功揭榜挂帅重大创新需求项目3个。
入企服务展现新作为。2022年调研企业60余次,共帮助项目单位申请专项债券资金2.4亿元,申请先进技术转化(军民融合)转移支付300万元,申请外资30万元;成功召开企业例会,发放扶持资金424万元。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长治经开区发展实绩亮点频现。
干在实处、干在难处、干在细处,长治经开区不负春光步履铿锵。
“干”有方向, 咬定项目不放松
总投资3.5亿元的高科LED0号厂房项目顺利投产;
总投资4886万元的山西晋控装备创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0套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200套集中供液系统按下生产“加速键”;
总投资8710万元的长治经开区高承载轻型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生产工艺技术改造项目竞逐新赛道;
……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构成一个新的增长极。在长治经开区经济发展的版图上,重大项目建设注定是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紧盯目标,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构建百亿LED光电产业集群、构建山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围绕三大产业体系,长治经开区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打好项目投资增速硬仗,全力以赴谋项目、抓产业、促发展。
2022年全区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114.41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6个,总投资18.08亿元;续建项目34个,总投资96.33亿元。
2022年共实施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52.3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20.99亿元;市级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16.5亿元;区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14.8亿元。
对外合作,“双招双引”提速前进——
精准定位、精细对接、精心服务,不断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扩大发展增量,一体推进开放招商、项目建设等工作。
◉ 突出产业链招商巩固产业基本盘。去年以来,共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18亿元,签约金额目标任务完成率131%。签约开工项目11个,开工率73%,完成序时开工进度;围绕链主企业的缺口产业发展方向,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类型,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1个。
◉ 搭建承接重点领域产业转移平台。突出政策引领,整合人才、技术创新、金融以及土地等资源环境,打出政策扶持“组合拳”,出台《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新引进智能终端产业补贴操作细则(试行)》,通过“不见面”“云招商”的新模式对接产业项目30余个。“智能高端电气制造”“年产2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落地,产业链供应链更具韧性。
◉ 完善产业研究计划及制定项目管理平台。创新“市场化+产业链”招商模式,聘请国内知名招商团队谷川联行,制定《长治经开区产业招商图谱》,建立长治经开区招商智慧管理平台。2022年精准有效对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优质产业项目40余个,涉及项目投资达150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干”有章法, 创优环境聚动能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越的营商环境。
“优惠政策的落实,不仅是对企业的及时帮助,也给企业带来强大的信心,还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
按照“三无”“三可”要求,落实“五有套餐”配套政策,长治经开区围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提速这一重点,深化拓展“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推行全程领办代办,集中推动政务服务“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为转型发展蹚新路奠定坚实基础。
纵深推进三项改革工作。积极推进“承诺制”改革;打通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拿地即可开工”的通道,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达效;采取内部领导督办、相关职能部门代办、专人领办的“全代办”工作机制,针对企业采取上门帮办、全程帮办、重点帮办三项帮办方式,为企业(项目)提供“全周期、全过程、精准化”贴心服务,有力助推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达效。截至目前,已完成代办事项113项。
在长治经开区政务大厅,有一个热情的团体,你一言我一语商讨着审批服务事宜。不同于传统柜台式审批受理,也区别于原先跑多部门报审,这里的15名工作人员,可协助办理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工程规划等107项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真正实现了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一个大厅办成事。
这是长治经开区加快推进市场主体倍增的一个缩影。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做到“非禁即入”,严格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增加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活力;积极开展“1102行动”,即加快推行市场主体开办“一网通、一窗办、零成本、两小时办结”,便利了企业注册,缩短了登记时限。截至目前,全区新增企业277家,总体注销56家。
精准纾困,助企强链,长治经开区还紧盯企业的忧与急,让暖心又解渴的政策跑在困难企业前面,让“看得到”“摸得着”的帮扶举措落地落实,助力企业渡难关、增信心、促发展。
严格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为94家企业退税1802万元,下达各类企业扶持资金16641万元,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效益,让企业轻装上阵快发展。
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于2022年5月在全省率先推行财政购买代理记账服务,进一步规范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生存成本。如今,已有90家企业完成合同签订。
“干”出精彩, 园区建设拓空间
春光盛,天蔚蓝,排排厂房拔地起,条条道路通四方,产城融合的现代园区充满生机,令人神往。
总投资4938.37万元的月华南街、鼎盛南路旧路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园区路网体系;铺设供水管道1998 米的南环西街供水工程,为高端、精密等产业园及沿线企业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576 分支线改造、2号环网柜升级改造项目,满足企业生产用电需求,保障用电安全。
积厚成势,登高望远。长治经开区坚持把做大做强产业园区作为转型发展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以园区更新开拓发展新空间。
加强空间规划。主动对接上党区和潞州区政府,重新划定经开区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最大限度为未来3-5年产业发展争取约15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上图入库。
保障土地供应。2022年,长治经开区上报五个批次建设用地,总计面积470.8亩,目前已取得四个批次建设用地项目的批复,总计批复面积458.2亩;上报省政府待批准批次两个,待批准面积84.7亩(中医研究所项目);近期拟上报省政府批次两个,报批面积142.8亩。
开展土地出让。2022年,出让3宗“标准地”工业用地,划拨1宗国有建设用地。2022年11月26日,挂牌2宗国有建设用地。2022年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17192.6934万元。
深化省校合作。延伸科研平台,围绕正在建设的产业园,精准对接多所省内外高校,共达成省级以上科研合作项目8项;持续深化合作,成立“中北大学—长治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教融合易通科创中心”,并依托研究院打造中北长治创新基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名单;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依托中北大学—长治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共性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积极推动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长治经开区用实际行动书写“春天的故事”。大潮既起,势不可挡,长治经开区,重整行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