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云冈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握战略全局,提振发展信心,持续落实产业转型战略部署,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把“招大引强”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集中精力抓招商,聚精会神搞建设,高效推进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科学谋划 合理定位产业发展格局
按照省、市、区发展战略布局,云冈经开区结合实际,依托现有产业,开展产业分析,细分产业链条,因“链”施策、依“链”发力,全力打造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核心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云冈经开区与山西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深入地对接,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T1000碳基新材料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前景看好;引进总投资8亿元的大同市中成博益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60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充分利用经开区丰富的电力资源,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同时,云冈经开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紧密结合大同市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优势,加速推动清洁能源、长效储能等领域建设和发展,逐步达成全省乃至全国示范作用。
大数据产业集群。中能建大同低碳大数据中心项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67亿元,本项目应落实好大同数据中心集群要求,符合新型数据中心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丰富等优势,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形式为数据中心供能,坚持绿色节约,应用节能低碳技术,电能利用率指标控制在1.2以内,项目建设成超大型数据中心。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为了加快推动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云冈经开区通过整合现有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循环链接、推动节能低碳、推动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集中治理等方面,打造以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导的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目前,实施方案已通过省发改委专家评审会,正在对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
奋勇争先 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重点项目是保持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云冈经开区围绕重点发展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不断建链、补链、强链,优化做强招商载体,招引一批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的项目,聚焦培育重点产业集群。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云冈经开区主动服务,积极融入省市区重大战略规划,紧扣“双城记”战略部署,作好京津冀协同的“桥头堡”,谱写转型发展的新篇章。适时提出了“构建‘三多一内’产业体系,助力转型发展”调研课题,深刻把握开发区现实基础及优势长板,深入分析专项领域短板弱项、问题症结,精准把脉问诊。
真情实意 用心做好项目服务保障
抓项目投产。制定项目投产“时间表”,列出达效“任务书”,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倒排工期、抓紧落实。提早对接项目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卡点问题,做到工作谋划在前,行动落实到位,力争早投产、早见效。
抓项目动工。专班靠上,实行“店小二式”跟踪服务模式,全程助力建设用地手续办理工作,按照“拿地即开工”的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启动建设。
抓项目效益。积极引导现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新上科技含量高的转型产业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达到产业升级、形象更新、税收增收的效果,实现凤凰涅槃。
一枝一叶总关情。云冈经开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聚焦开发区职能定位、承接能力和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赋权和承接工作。目前我开发区共承接各类行政管理事项789项,其中行政审批权限176项,行政处罚类613项。按照省、市、区级向开发区赋权事项基本目录,做到了“应赋尽赋、应领尽领”。并且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审批人员承接能力和业务水平,确保审批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过三年多的业务学习,我开发区已完全能够承接各类赋权事项的审批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506件,包括立项147件、企业注册登记123件、规划许可证10件、施工许可证12件等等,全力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 可信赖、可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企业办事不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