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新场 > 正文

稳中有进 破浪前行 ——看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的高新区经济

发布时间:2023-03-05来源: 山西省商务厅作者:佚名

  只争朝夕创新局,踔厉奋发拼经济。2022年,阳泉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精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全区经济总体延续了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

  精彩答卷:苦练内功,沉着应对风险挑战

  过去的一年,高新区持续精准发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聚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2022年高新区申报省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已成功获批;新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2家;累计6家企业完成规范化股改并挂牌;众盈、高创园所运营的中小企业园被授予“山西省中小企业园”称号。

  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2022年认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实现“零”的突破,占全市80%;省级“小巨人”企业4家,累计6家,占全市85.7%;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累计23家,占全市34.3%。

  抓环境优服务方面,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激励作用,强化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兑现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及“专精特新”、股改上市、区级经济贡献等奖励资金6829万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工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

  提质增效促转型方面,高新区围绕节能降碳、智能制造等重点方向,推进企业实施绿色、智能、智慧转型升级,指导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工作,组织冀东、亚美、华益等公司实施了一批示范性技改项目。2022年,高新区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08亿元,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冀东水泥5G+智慧矿山项目,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服务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打造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聚焦主导产业,高新区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狠抓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确保多氟多六氟磷酸锂、恒隆城矿、尊特数码等重点产业链项目按期建成投产、达产见效。2022年,7家企业实现“小升规”,同比增长22.3%。

  过去的一年,高新区“三驾马车”齐驱,主要商务指标稳定增长。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9家,累计达61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8亿元,增速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完成36312万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4.4%,其中出口完成22093万元,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到位5583.28万美元,增长12.2%,超省考核目标0.2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商务部利用外资661万美元,占全市比重89.4%。

  精耕沃野:政策扶持,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高新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及时了解辖区市场主体需求,摸排重点产业项目诉求,树立“市场主体困难在哪,政策就跟到哪儿”的服务理念,并将深化拓展“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作为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优化项目全流程、全周期服务,推动实现三项改革与精准招商、要素集成、个性化服务有效结合,为项目落地提供高效、优质、便捷服务。

  高新区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向上“争跑要”力度。去年累计向上争取专项债资金9亿元,约占全市专项债总额1/3,争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80万元,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120万元,申报各类奖励资金共计1930万元。

  争取资金支持的同时,高新区统筹用好中央、省、市、区四级“政策包”,丰富细化政策“工具箱”,优化兑现流程,缩短兑付时限,发挥叠加效应,通过减税退税、政策兑现直达机制帮扶各类市场主体。2022年,共计兑现奖补5148.48万元,减税退税8.35亿元。

  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新区着力推进市场主体倍增,以务实举措惠企活市稳经济。在统筹推进工作过程中,高新区坚持“1+10+N”工作法,即成立一套工作专班,系统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开展“高企科小”双倍增等十大专项行动,培育和催生一批具有“高新”特色的市场主体,配套N个政策,制定区级促倍增21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扶持政策。同时,升级服务,通过开设线上专栏、现场发放“口袋书”、开展税收政策直播培训等举措,强化线上线下政策解读,帮扶各类市场主体。

  点亮“夜经济”,提升“烟火气”。高新区搭建平台,打造“两街一路”特色商圈,累计发放消费券941.58万元,带动消费8551.26万元,并建设奥特莱斯、汽车小镇等特色小镇,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科技服务、节能环保“三大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平台承载和集聚效应,推动服务业主体倍增、扩容提质。2022年,高新区市场主体达到1.77万户,同比增长34.67%;企业数量达6153户,其中,“四上”企业199家,规上工业企业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市场主体数量、体量、质量实现“三量齐升”。

  精进不休:砥砺前行,谱写产业强区新篇章

  作为我市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高新区提高站位、强化认识,将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支撑,切实增强狠抓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准对接项目需求,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今年,高新区计划实施项目108个。

  园区基础设施领域,计划在驼岭头数字经济园区、庙堰新材料园区、泉东产业园区、杨家庄物流园、杨家庄工业园、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实施项目51个,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36.23万平方米,并开工建设15条道路,完成道路路基建设并达到通车条件19.7公里,有效缓解项目落地和要素配置的矛盾。

  产业项目方面,高新区紧盯开工、落地时间节点,围绕新增工业产值和工业投资任务,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8个,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以上,新增工业产值1.75亿元以上。

  工业提升改造项目方面,高新区对计划实施项目进行细分压实,再度谋划,预计今年共实施工业提升改造类项目14个,预计年内新增工业产值16.7亿元。

  城市更新项目方面,高新区今年计划实施项目23个,其中:已开工项目9个,年内可完工项目1个,计划开工项目14个。

  创新平台项目方面,高新区为提高全区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能力,通过创新平台提升项目质量,共谋划储备创新平台类项目2个。其中,由泵阀集团承建的泵阀检测与研发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可研编制;由清研院和深圳高工共同建设的动力电池研究院项目,计划3月开工建设。

  数智新城项目方面,高新区围绕“数智新城示范区”建设,计划实施数字经济领域项目28个。其中,在数字基建方面谋划储备项目6个,重点推进中电一期、中电二期、中联数据大数据算力产业园等项目;在数字制造方面谋划储备项目10个,重点推进SMT贴片生产、汉威智慧中心、随锐科技富媒体智能显示及中科蓝光无人机智能停机坪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在能力服务方面谋划储备项目5个,重点推进飞腾生态创新中心、智慧城管等项目;在平台建设方面谋划储备项目6个,重点推进高仙无人驾驶环卫车研发测试生产中心、城市大脑二期、云智慧数字化运维中心等项目。

  围绕项目落地转化关键因素,高新区从前期工作、资金来源、要素保障、产业导入等多个维度,对7个需进一步谋划的重点项目进行再度研判、分析,确保项目能够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年内将重点推进数智“双碳”产业园项目、泵阀产业园及招商项目、年产7万吨次氯酸(消毒液)等项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高新区还将坚持和强化“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方向、人才是支撑、环境是保障”的理念,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产业“双提升”行动、双创平台提质行动、成果转化优化行动、创新人才集聚行动、科技贡献提升工程,加快完善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配置高效、创新效能全面提升的创新体系,争创发展新优势。

  


原文链接:http://swt.shanxi.gov.cn/zxzx/yqjs/202303/t20230303_808200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