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德阳市着力外贸稳增长、促创新、强平台、畅通道,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发展优势,激活县域经济开放活力,推动全域开放“加速跑”,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83.47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4个区(市)增长超过40%,绵竹市进出口首次突破50亿元(55.48亿元)关口,总额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招引+培育”,激活县域增长新动能
德阳市持续优化外贸产业结构,结合县域经济优势特色,引导县域加强对新兴产业以及外向型企业的招引和培育,不断壮大新兴产业主体,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新引进的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装备等新兴产业对外贸增长贡献已超6成。绵竹市围绕锂电新材料产业招引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致远锂业等10余个重大项目落地,其中致远锂业已初具规模、年度进出口突破12亿元。什邡市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精细化工企业增长强势,外贸出口前10企业中占3席,累计增长41%。德阳经开区围绕打造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东方汽轮机、三环科技、亨通精密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和项目支撑有力,全年实现清洁能源装备进出口15.49亿元,增长54%。一批外贸“小巨人”正借势成长,为德阳外贸发展增长积势蓄能。
“创新+引导”,拓展进口贸易新模式
德阳市深入开展“外贸进口年”行动,引导外贸企业积极探索新的贸易模式,扩大进口规模,全年实现进口58.05亿元,增长93.3%,培育新增进口额超1亿元企业9个,其中超10亿元企业2个。各区(市、县)结合产业发展特色,挖掘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矿石原料等进口贸易,绵竹市、广汉市、德阳经开区等地进口实现大幅增长。致远锂业、华太生物等出口型企业向进出口并重转型,全年新增进口8亿元;交投物流、国投经贸等企业着眼全国需求,开展矿石进口代理,全年实现进口近15亿元;打造“国际采购-进口-自营销售”的贸易平台,扩大供应链金融化业务模式,剑海国际牛肉进口增长65%,国内销售已拓展11个省(市)。
“服务+扶持”,共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德阳市按照“一县一品”原则,在成功培育德阳经开区和什邡市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培育绵竹市和广汉市申报锂电新材料、油气装备加工贸易产业园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多措并举精准服务外贸企业,荐30户企业纳入《四川省1000户重点培育外贸企业名单》,筛选发布《德阳市50户重点外贸企业培育清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针对物流不畅、成本过高等问题,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对外贸企业参展参会、市场开拓、货运物流、转型升级等给予全方位支持,累计兑现资金3289.4万元;出台降低汇率风险和跨境融资政策措施,帮助近40家企业解决汇率波动和融资难题,该政策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官网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