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的最佳褒奖词,能位居其中都有其出类拔萃的独特魅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激烈角逐的榜单,成都连年位居榜首。据“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显示,成都再一次脱颖而出,连续1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
14载冠军背后,成都商务力量功不可没。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部署过程中,成都市商务系统明确,要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推进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调整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抓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幸福美好生活城市建设。正如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所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商务工作推进方式,全面提升商务事业现代化发展能力。”
千年商都
激发消费活力
消费是经济建设中的“压舱石”,近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指出,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
在成都,近五年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3%,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成都一系列稳经济大盘举措落到实处,曾面向全市两次大规模发放消费券,皆取得斐然成绩。
“不难发现,发放消费券对成都意义重大,通过刺激消费回补,来实现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经济回暖。”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利用政策活水激发消费活力,以活动载体承载消费欲望,既保持消费形式上的创新,也着重突出消费场景中的扩容。
像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中所描绘的繁盛景象,成都从大而全的角度,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从消费场景营造、生态构建、政策创新、产业升级等维度,正面回应市民对品质生活的美好追求。
作为全国率先谋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地方,成都示范引领、消费承载、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围绕新一轮城市建设明确重点任务,成都印发实施《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分析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学习借鉴先发城市的经验与做法。印发实施《成都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成渝双城之间优势互补、经验互鉴,合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强力增长极。
发挥首创精神,成都又从小而精的切口,探索出富有成都城市特质的消费路径。推动“一场景一示范”,开展2021年示范消费场景评选,形成8个示范消费场景和8个特色消费场景,在首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节启动仪式上重磅发布,并组织“公园城市 国际消费”2022成都消费新场景系列推广活动,宣传推广第一批、第二批示范和特色消费场景,兼具消费新业态与消费新模式,全力打造全新的消费热点。
成都宽窄巷子、春熙路商圈、成都交子商圈……商圈和步行街无疑是提升城市消费的重要抓手,匹配消费需求,实现要素集聚。成都编制《成都市商圈发展规划(2022-2026)》,进一步推动创建全国智慧商圈(商店),其中春熙路商圈、成都IFS已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智慧商店。
美食之都
释放消费潜力
在刚落下帷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点提及,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受多轮疫情及高温限电等因素影响,成都消费市场受损严重,2022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5.5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餐饮所受影响巨大,下降10.8%。
在全力消除负面影响过程中,让“恢复”有活力,“扩大”有张力,成都接连出台《成都市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加快经济恢复的政策措施》《关于支持企业促消费稳外贸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关于零售业、餐饮业补贴水电气费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基于成都实际做好“为民惠企”服务。
消费潜力是否释放,从“烟火气”里便可一窥究竟。为提振餐饮消费市场,成都展现出国际美食之都的旺盛生命力,目前成都新评出“100个成都市拾好吃”榜单,正在新评“100家成都市餐饮名店”“100位成都市餐饮名厨”,通过叫响一批名菜、名店、名厨,塑造促消费、促产业、促品牌、促城市形象的效果,激发产业内生动力。春节期间,成都发挥第十九届国际美食节平台作用,开展系列区(市)县体验会场活动,结合“新春年夜饭”,在春节前后创新推出具有差异性和地域特点的特色美食促消费活动,推动全市餐饮消费回暖复苏。
建设路上访人烟、香香巷里探食香、玉林路中寻新锐……国际美食之都既包含链接全球、贯通世界的美食符号,又满怀天府珍馐、夜间乐玩的消费体验,在成都,夜下蓉城更显城市烟火气,充满着对品质生活的极致享受。
随着双循环战略加速推进,消费对释放经济发展潜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成都整体消费市场的蓬勃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是最早开始发力夜间经济,推动消费场景持续更新迭代的城市之一,以“夜游锦江”为代表的成都夜游热度在全国居高不下,夜间经济品牌美誉度、消费活跃度、游客认可度、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
对此,成都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正在加快多元消费场景营造,促进消费供给创新,将继续加码夜间经济,培育夜间消费新热点,进一步助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幸福之城
丰富消费供给
居“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成都,凭借优良的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市民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立足城市社区,成都以提质幸福城为引领,正着力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目前,12个试点社区商业网点数量达5604个,较试点前增加1000余个,其中社区品牌连锁店数量占社区商业网点数量比重超40%。直接带动就业4万余人,带动社会投资超2亿元。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充分了解,指导社区精准布局早餐店、菜市场、维修点、快递服务等基本业态,提升生活服务便利度。”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推动菜市场改造升级,积极引入老字号品牌,使菜市场成为传播美食文化的新阵地,满足居民各类新消费需求。”
城市社区作为繁荣城市“烟火气”、还原街头“慢生活”的重要组成单元,小店经济、夜间经济、社区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力。以成都杉板桥社区为例,社区内业态齐全,商业载体超过100万平方米,先后荣获“四川省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成都市建设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奖”等称号,多元业态服务社区居民近6万人。
当“便民、利民、惠民”的诉求与公园城市建设相碰撞,随即形成了绿色消费的新风尚,绿色理念在便民生活圈全景式呈现。目前,成都已落地首批10个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营造出绿色低碳的生活氛围,将公园形态与社区空间有机融合,助力成都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农村消费市场一端,成都多形式、多渠道的县域商业体系趋于完善,利用特色资源,全面推动优质产业链的强链发展,消费业态更趋丰富,在“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中,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聚焦农村地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繁荣成都消费市场,成都不断提升县域商业建设水平,切实在“强县”与“富民”双向目标上齐头并进。
品牌之城
打造高端商业高地
成都再增新地标,亚洲最大的下沉式建筑、全国首个下沉式高端时尚百货“成都SKP”在2022年年底正式亮相,引入超1300个全球一线品牌,包含222个首店。相邻于世界最大单体建筑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两者遥相呼应集聚了一众高端时尚品牌,通过高端商业模式展现出成都的城市时尚魅力。
成都SKP成功试运营,再一次展示出成都对高端商业的吸附力。首店频频落地、消费持续焕新,据统计,近年来成都累计落户首店总数超2100家,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大量聚集,本土品牌繁荣发展。发展首店经济已成为现代商贸产业建圈强链、招商引智、打造高能级商圈的重要抓手,首店数量和品质成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城市在筛选品牌,品牌也在挑选城市,‘首’选成都是品牌和成都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成为优质品牌的共识。”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致力于打造全球顶级消费高地,从成都远洋太古里到成都IFS,成都春熙路商圈一直是成都首店收割机,到如今成都交子公园商圈的成都SKP。
成都文旅体等服务性消费比重不断扩大,匹配上其“三城三都”建设,也为成都形成全新的消费矩阵打下基础。据了解,成都轨道城市投资集团在TOD综合开发项目中,成功落户西南首座万象天地和西南首个中体城城市运动中心等高能级首店项目,打造出复合型首店业态。
此外,成都作为全国首个楼宇经济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孕育出无限商机,聚焦城市总部经济,成都加速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和创新链。2022年,成都累计认定总部企业共217家,近三年年均增长达10.4%;2021年在蓉落户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达312家,成都总部企业数量规模正逐步扩大。
为加快推进“总部成都”建设,全面提升总部经济极核能级和辐射作用,成都市商务局拟制了《成都市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力争到2025年,构建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总部企业数量超过450家,对地方经济贡献占比超过20%。
数字之城
拓宽线上渠道
“成都是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数字消费市场活力足、韧性强,是抢占消费制高点的中坚力量。”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四川省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数据统计,2022年1-11月,成都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2635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实现4662亿元,同比增长3.1%。成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245.5亿元,同比增长16.3%。据《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到2025年,成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网上零售额超过8000亿元。
为进一步挖掘线上消费潜力,成都开展百万商家上线计划,联合抖音举办“这是我爱的成都”生活服务助商惠民活动,紧扣成都特色产业开展抖音新茶饮大会等活动,联合美团举办外卖平台地方特产馆活动,联合京东举办食品生鲜产业带商家大会,联合淘宝举办大学生入淘等电商主播培训活动,并组织本土电商企业积极参与2022川货电商节,提升线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深入发展,带动城乡市场从逆境中寻求新突破。就首届“成都520网购节”成果反馈来看,成都累计吸引200余家电商平台企业、上万家品牌商家开展各类促销,实现网络零售额859.3亿元,同比增长10.4%。利用电商平台累计发放成都“520”数字人民币线上消费券1739564张,核销率达82.86%,产生的直接消费总额超5.2亿元,消费撬动比达7.8倍。
如今,“电商+三农”已然成为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成都正加快推进都江堰、蒲江、金堂、邛崃等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县项目,通过开展2022电商助农系列活动,积极组织电商平台、企业及营销推广、代运营等电商专业服务企业走进农村电商示范县,助力区域农产品电商上行。
为加快释放农村电商发展机遇,成都对外发布了《2022成都农村电商机会清单》,涵盖电子商务行业上下游完整产业链,超亿级的农村合作机遇得以展现。不仅如此,成都正积极推进新业态试点示范建设,指导金牛区电商产业直播基地和成渝(简阳)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成功申报省级电商新业态基地,在挖掘本土优质产业资源的过程中,加快布局直播电商新业态。
开放之城
打造国际贸易中心
拼经济、抢订单、拓市场。近期,成都市高新区组织首批“出海招商引智抢订单”商务交流团,集中出发前往欧洲拓展业务,涵盖商贸、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包机出海招商引智抢订单是成都深化对外贸易,加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缩影。2022年,成都克服多方因素,一直保持外贸大基数增长,成都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346.4亿元,占四川进出口总值的82.8%。凭借“一市两场”、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四通八达的对外通道,叠加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贸易进出口基地建设,成都持续深化国际间的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就。
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斐然,经过5年多发展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截至目前,《总体方案》中赋予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已实施完成154项;探索形成430余个改革实践案例,13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采纳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51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到四川省,连续三年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榜单中位于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片区城市榜首。
据统计,成都自贸试验区以不足全市千分之七的面积贡献全市超过四分之一的外商投资企业、三分之一的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截至2022年11月底,新增注册企业超22.16万户、注册资本超2.07万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1896户、注册资本1688.4亿元。
随着开放引领性持续增强,成都服务贸易发展也保持良好态势,发展规模持续增长、发展结构日趋优化、国际市场日渐多元、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成都市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51%,为全市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完善“市级部门+区(市)县政府+功能区+行业协会+市场主体”多级联动机制,协同推动试点任务和重点项目落地。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布局区域发展,加速形成全市多点多极全域发展的新格局;要围绕产业链打造提升数字贸易价值链,产业链前端加强发力,借助强链补链契机壮大市场主体,按照产业链图谱精准制定招商路线图,培育外贸、自贸、服贸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