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拓展 > 正文

释放消费潜能,经济大省重任在肩

时间:2022-12-11 作者:佚名来源:天津市商务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中旬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要求经济总量占全国45%的6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和四川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此后,经济大省勇毅前行,前三季度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45%的成绩为经济持续恢复注入强动力。面对今年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滑,近来各经济大省紧锣密鼓布局,促消费政策轮番落地。专家指出,经济大省接下来还需要从全局和重要行业入手推进消费全领域、全时段和全消费物种的大消费,发力年终冲刺。

  经济大省促消费各出大招

  作为促消费的重头戏——汽车消费,经济大省在政策措施上给予了高度关注。

  记者注意到,日前,广东印发《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要求全面落实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交易增值税由2%下调至0.5%的减税政策。11月2日,江苏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举措的通知》,促进汽车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四川10月底召开全省促进汽车流通和扩大汽车消费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力争四季度本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实现正增长。浙江绍兴发布《绍兴市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若干政策》,在购置补贴、“三孩”家庭购车优惠、人才购车优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河南开封于11月1日到年底开展2022年第四季度汽车促消费活动,发放千万元消费券。

  在家电消费方面,经济大省也在持续释放红利。广东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将持续到11月30日。该活动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旧机补贴”叠加福利,全面促进家电消费。10月中旬,江苏发起“苏新消费·江苏省首届家电家居购物季”,为期3个月。浙江嘉兴送出5000万元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红包”。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表示,经济大省人口较多,居民收入较高,消费潜力大,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能够有效带动消费市场恢复,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大省都是家电和汽车等行业发展大省,促消费可以连带促生产,促进行业复苏和繁荣。同时,家电和汽车等关联产业多,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和左右环联系密切,刺激家电和汽车消费可以进一步拉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发展,促进多行业多产品消费,带动就业创业和税收等。

  此外,记者注意到,除大宗消费之外,各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因地制宜,突出以节兴商、以节聚势,进一步恢复和激活消费场景,通过数字赋能、商旅文体融合等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比如, 2022广东步行街(商圈)促消费活动日前启动。活动持续到12月底,围绕特色主题、老字号、夜经济、文旅娱等消费热点,打造以商业步行街、商圈为消费主阵地的商贸流通新格局。江苏南京今年将打造1000个消费新场景,支持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民宿经济等发展,继续推广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

  冲刺四季度,拓展增长新空间

  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且后劲足,而经济大省发挥引领作用,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对全国稳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宋向清表示,当前,线上消费正全面覆盖居民的衣食住行医等领域,未来经济大省可以继续拓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消费模式,促进电商、直播带货、在线诊疗、在线文娱等新型消费形式,为消费恢复性增长提供新动力和新空间。

  关利欣认为,经济大省促消费,一方面应围绕消费时点、消费热点和消费重点,丰富线上线下商品、服务和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应完善城市商业体系,优化供需对接机制,实现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更好地释放内需。此外,应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村融入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安全高效和县乡村商贸流通一体化。

  宋向清表示,经济大省在促消费方面可以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出台消费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升级国内消费,支持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民宿经济、早餐经济、网络经济、文化经济、后备箱集市等多种形式的消费载体发展,让消费市场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同时,经济大省还要利用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等平台和条件拓展境外消费。

  


原文链接:https://shangwuju.tj.gov.cn/tjsswjzz/zwdt/nmdt/smlt/202211/t20221123_60408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