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无人化散货堆场控制系统,建成防风抑尘网、景观绿化区,配置完备的沉淀池、水循环等环保设备,推广应用绿色照明、船舶岸电、码头智能装卸、港口储能、变频控制等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罗屿作业区在贯彻落实“碳中和、碳达峰”中,逐步形成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柔性、保障有力、生态健康的现代港口运营新模式。
据罗屿港口生产操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现场控制,每台斗轮机都需要2名操作人员,条件比较艰苦,效率还不是太高,去年罗屿作业区建成移动混配矿系统,只要3名工作人员就能实现3台斗轮机远程操作运行。人力投入减少,效率却提高30%以上。
智慧赋能、绿色发展,这是福建港口在提升竞争力、推动现代化中形成的共识。
湄洲湾港口专业化干散货码头均已建设防风抑尘网,堆场实现喷淋全覆盖,新增泊位均同步建成岸电设施。国投煤炭码头建成自动化装车楼,引进全国首台装车楼自动牵引车,减少火车在港时间,加快煤炭周转,大幅提升国投铁路支线疏港能力……湄洲湾港以一系列智能化、绿色化举措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动港口提速增效、转型升级中迸发强劲动力。
除此之外,泉州港石湖港区推进港机RTG“油改电”技术改造,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用能耗“减法”换取效益加法;福建省码头实现垃圾污染物接收能力全覆盖,162个码头泊位具备岸电设施,厦门港岸电使用率居全国领先水平,远海码头、海润码头分别获评“亚太绿色港口”“四星级绿色港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福建港口始终高标准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既要港口发展,又要碧海蓝天。
依托港口平台优势,福建在布局优化、绿色运输、清洁能源、科技赋能、环境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聚力打造低碳型港口,推动港口成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