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2年8月29日,泰国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46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3.2万例。8月28日,泰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厅通报了泰国第7例猴痘确诊病例,系一名居住在曼谷的37岁泰国女性。8月19日,泰疫情管理中心官员表示,10月1日起停止实施2020年2月以来的《紧急情况下的公共行政紧急法令》,宣告新冠疫情在泰国结束,同时扩大外国旅客停留时间,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停留上限将从现在的15和30天分别上调至30和45天。另外,8月24日,泰国宪法法庭审理有关巴育总理是否应按宪法规定结束任期的案件,列席9名法官中5人同意、4人反对,法院随后下令巴育暂停总理职务,直至宪法法庭对此争议作出裁决。预计宪法法院的审理将持续一个月,期间,副总理巴威将代理看守总理职务,但巴育仍能以兼任的国防部长身份列席内阁会议。最终审议结果出台前后,反政府活动人士料持续开展示威行动。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8月21日至22日,泰国南部陶公(那拉提瓦)府Chanae和Tak Bai县发生分离武装袭击事件,造成2名安全人员死亡、1人受伤。8月17日,陶公府、北大年府和也拉府的17个地点发生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尽管泰当局和南部主要叛乱武装“民族革命阵线”(BRN)持续开展和平谈判并间断性达成停火协议,但该地区仍持续面临分离武装的袭击风险。有迹象表明,独立武装近期有意将袭击目标从医院、学校、酒店等政府相关软机构扩至平民设施,8月17日的爆炸地点就包括加油站、便利店和超市等。8月15日至10月10日“佛教大斋节”(Buddhist Lent)停火期间,BRN的强硬独立派及未加入和谈的其他独立武装或在南部开展进一步反政府武装行动。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近年来,泰国政局大体稳定,社会治安状况整体较好,总体属安全可控。2019年3月,泰国举行推迟已久的大选,巴育重新当选总理。2022年8月,国内反对党派与民间团体围绕巴育担任总理累计时长是否已达宪法规定的8年上限举行示威活动并提出诉讼,要求泰国宪法法院公正审议,尽快结束其任期。8月24日,宪法法院下令暂停巴育总理职务,由副总理巴威暂代,并承诺将尽快做出最终审议。如法院做出对巴育不利的裁决,临时总理或继续执政到2023年3月议会解散,之后泰国将举行新一届大选。不过,巴育所属的执政党“人民力量党”(PPP)掌控政坛多数力量,反对派不太可能在新一届选举中取得突破性进步。另外,泰国是亚洲枪支拥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泰国与枪支相关的死亡率位列东南亚各国第二,仅次于菲律宾。此类枪击事件通常规模较小,且与个人或商业纠纷有关。近年来,泰南局势虽已相对缓和,但每年仍有至少200人死于各类反政府暴力事件。泰南地区四府(北大年府、也拉府、那拉提瓦府、宋卡府)长期受“北大年马来民族革命阵线”(BRN)、“北大年独立联合阵线”(Bersatu)等马来族分离主义武装组织滋扰,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此类武装组织常在节日、纪念日前后针对泰方军警人员与设施、村县级政府公署、酒店、学校、佛寺、商场、火车站或铁路设施等目标集中发动系列滋扰袭击。虽然泰国政府与分离主义武装BRN已于2022年1月恢复近两年来首次和谈,但南部省份继续发生偶发的袭击事件和安全行动。目前,泰国政府正在疫情防控与重振经济之间艰难寻求平衡,经济复苏进程面临重大挑战。目前,泰国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恐怖活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拟赴)泰国各地,尤其是首都、泰南四府及周边地区等,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谨慎或避免前往高危与敏感地区,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对安全事件与当地疫情的跟踪报道,注意安全防备;提高警惕,减少与陌生人员接触,避免单独及不必要的外出;尊重当地文化传统,文明参与节庆活动,注意保管财物;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应随身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礼貌配合军警检查;缩短在政治集会场所、各类宗教场所、民族种族混居地、政治集会场所、旅游景点、商业场所、大型交通枢纽(含机场、火车站、港口等)、政府与军警服务设施以及军警人员常规出行路线、学校、法院、议会大楼、政党设施、露天市场、外国人经常光顾的酒店等人群密集场所周边地区的逗留时间。同时,应严格遵循泰国军警部门、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