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泉州开发区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平台优势,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坚守初心使命,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荣获全省首个、全国第5个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的“绿色开发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区内企业发展不断优化、实力显著增强,员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坚持发展为先 基础更加夯实
泉州开发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做足创新本色,突出园区精耕细作、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成全省标准化园区的标杆。到2021年底,全区聚集各类市场主体13000多家,形成了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等四个主导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22家、限上企业12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49家;纳税超亿元企业2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5家;上市企业8家,挂牌企业11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9家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每平方米工业用地实现GDP5111元、税收340元,单位“亩产”位居全国218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第7位。开发区以全市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产生了全市百分之二的GDP。
坚持效率为要 服务更加优质
泉州开发区推出集惠企服务、政务审批、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清亲清濛”掌上平台,推出“税秒算”+“远程帮”便民服务组合拳,助力纳税人掌握新政、享受红利、便捷办税,全面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区内审批事项全部压缩在3个环节以内,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的11.5%,行政许可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100%,位居全市第一;全市公众评议得分曾连续3年位居第一;在全省开发区综评中,管理服务质量居全省第一位。
坚持民生为本 配套更加完善
泉州开发区顺应产城人融合发展趋势,紧扣员工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全力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突出“建名校、育名师、扬名声”,高标准建设泉州市第二实小开发区校区,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600个,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特色学校,区内中小学100%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实验幼儿园创办仅5年就晋级为省级示范园。加强与泉州市中医院的合作,初步构建“小病不出区,大病就近治”医疗网络。初步计划在2.5产业园、诺林商城等,打造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健身等为一体的商业配套区。
坚持安全为重 社会更加和谐
近年来,泉州开发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守牢发展的“生命线”。创新设立基层治理服务中心,有效延伸基层治理手臂,推行“1+1+N”工作机制,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安全生产“户口簿”式管理方法,推广“智慧用电”“智慧电梯”技术措施,推行开发区特色的“123”消防标准化建设,深化“领导+片区+网格”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双排查工作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全市最高密度的高清监控视频,精准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社会和谐稳定。全区信访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100%,重复信访率全市最低。
未来,泉州开发区将持续聚焦“三提三效”行动,紧扣“强产兴城”双轮驱动,接续1996年建区时的初心使命,奋力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五年再造一个开发区”目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桥头堡、试验田、领头羊的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