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济宁市开发区的“排头兵”“领头雁”,济宁高新区与邹城开发区隔河相望,交通区位一致、资源优势相同、发展环境相似、产业体系关联,长期以来园区及所属企业均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2022年3月,为进一步深化交流,济宁高新区与邹城开发区签署“双招双引”合作协议,探索出一条跨区域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发展的新型合作发展模式。双方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一、借鉴创新,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双方多次组织干部互访、学习考察,相互借鉴机构运作及经济发展领域先进经验。在专业园区建设方面,邹城开发区相继打造了10余个特色园区,有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在专业园区建设运营领域拥有丰富经验。高新区组织人员先后赴荣信循环经济产业园、落陵精密制造产业园、济宁机器人产业园等调研走访,广泛学习借鉴邹城开发区在园区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先进工作方法,为济宁航空航天产业城等园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邹城开发区与邹城工业园区整合之初,区镇关系衔接不畅。为此,邹城开发区多次赴高新区考察学习,在借鉴高新区与所属镇街的运转经验后,建立了开发区联席会议制度,逐步理顺了园区与部门、镇街之间的关系,形成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强大合力。
二、联合探索,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双方积极探索联合招商、委托招商、社会化招商等多种专业招商方式,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多次共同合作开展项目路演、招商推介等活动,促进了项目信息资源交流共享。2021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强国论坛暨第一届数字化智造博览会在济宁高新区召开,邹城开发区组织多家先进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参加活动,有效促进了双方产业交流。同时,在项目招引方面,济宁高新区与邹城开发区共享各自优势产业配套、招商政策信息,共同招引企业入区。针对高新区限制入区的部分化工、新材料类项目,积极推荐项目方与邹城开发区对接洽谈,发挥其在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产业优势,实现集聚发展、抱团发展。
三、牵线搭桥,助力产业培育新提升。双方聚焦“231”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产业配套协作,创新成果共享,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跨区域上下游产业链条联动体系。依托邹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配套,高新区积极推动以第三代半导体、碳材料及应急安全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链条上游向邹城开发区延伸,进一步降低了新材料企业生产成本。依托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配套,结合邹城开发区先进的“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研发+行业应用”产业链条和生态圈,形成了高新区与邹城开发区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联动布局,促进了两地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
四、密切协作,推动企业发展新跨越。双方积极引导两地企业开展密切合作,鼓励企业跨区域布局建设,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邹城开发区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与高新区辰欣药业对接合作,帮助企业解决药品包装生产线问题,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500余万元;灵智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为高新区山推工程机械装备车间升级改造提供技术及设备支持,应用转化3D视觉技术,安装调试机械臂设备3台,工作效率提升40%。高新区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鲁抗医药公司,在邹城开发区投资建设了鲁抗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转化及原料药生产、创新药、仿制药产业化基地。目前,产业园已启动三期建设,力争“十四五”末,收入突破8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