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但两年多疫情反复冲击,消费继续呈下滑态势。近期,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消费恢复回升的重大决策部署,商务厅会同财政厅制订出台促进消费恢复发展的6条政策,重点支持全省汽车、家电、餐饮、零售等重点领域促消费;各地坚持长短结合,推出一批立竿见影的措施,促进释放消费潜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现摘要编发部分市(州)主要做法,供相互学习借鉴。
泸州市积极发展新场景新业态释放消费潜力。一是以新兴消费业态促消费升级。突出“酒旅融合·体验消费”“数字文旅·新型消费”模式,推动区域文化旅游消费升级,重点打造渔子溪公园、“这有光”24小时不打烊文旅街、龙挂山-半山云舍等7个文旅消费新场景。二是以促销活动吸引消费回流。抓住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契机,举办2022年“文旅消费·惠享泸州”全民消费季主题活动。抢抓端午节等各类节庆节点,组织开展一系列促销活动,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消费需求。三是线上线下结合发展新型消费。鼓励发展网上下单与实体体验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扩大网络零售规模。发挥“互联网餐饮+金融”线上平台作用,鼓励餐饮企业集中上线互联网餐饮平台和金融机构线上平台。引导车企开展网上销售,推出在线看车、上门试驾、在线订购、在线用车、保养预约、年检代办等多重优惠体验项目。
眉山市立足优势打造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一是打造消费新场景。瞄准成都市场,打造文化旅游、生态宜居、餐饮美食等七大消费新场景,培育形成洪雅瓦屋山、丹棱幸福古村、青神竹里萤光等消费新场景20个。二是发展消费新模式。用好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牌子,大力发展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构建乡村电商服务体系,发挥好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等作用。三是营造消费新环境。持续开展消费促进活动,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62万元,拉动零售、餐饮、汽车等领域消费1.5亿元。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支持地摊经济,形成长安北路、飞仙街等大型夜市。研究出台《支持商贸服务业纾困解难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带动消费增长。
雅安市打好消费“组合拳”助力稳增长。(1)规划引领厚植消费内生力。科学编制“十四五”服务业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高起点规划布局地标性商圈、特色商业街区、标志性消费场景等现代商贸设施,高标准优化提升一批农副产品、汽车交易、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推进数字信息、文旅融合、跨境电商、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发展壮大。(2)攻坚行动强化消费支撑力。出台《2022年雅安市服务业发展攻坚行动方案》《雅安市开展促消费攻坚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服务业假日、假期、会节会议“三大经济”,开展贯穿全年的假日旅游提振、夜间经济繁荣、夏季“游雅安、品美食、欢乐购”等“八大消费活动”,加快实现经济活起来、人气旺起来。(3)场景赋能培育消费引领力。以一县一特色“雅安味道”、一城一主题“特色街区”为载体,培植雅安特色消费地标,提质发展万达广场、西康商业广场等特色餐饮消费场景;改造提升西门茶廊等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国际大熊猫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培育大熊猫会展品牌。(4)促销活动提升消费吸引力。组织实施贯穿全年的消费活动,结合蒙顶山国际茶文化节、丰收节、红叶节等,谋划举办春秋季农产品交易会、清凉雅安啤酒季、“雅”字号特色年货节等会节活动,以节聚势、以节兴市、以节兴商,大力吸引外来消费,带动促进文旅商等关联消费。
遂宁市综合施策推进消费稳步回升。(1)加强政策支持。出台《遂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服务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支持扩岗稳岗、扶持困难行业和严格落实政策等5方面细化32条具体措施,助纾解困,稳定消费。(2)激活消费潜力。计划投入政府资金3000万元、社会资金1.7亿元,于2022年6月1日—12月31日持续开展“乐购遂宁·消费惠民”消费券发放活动,预计拉动消费10亿元。(3)挖掘消费热点。借助消费中心城市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契机,积极推进安居时光里、河东烟火里等9个项目建设,新建广场特色文化、民族文化体验、商业特色文化墙设施,引入餐饮、娱乐、休闲、酒吧、酒店等消费业态商户,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金科仁里水乡·川渝美食街项目,直接拉动河东新区仁里镇人流量年增长率50%以上,营业额增长21.3%。
凉山州多举措促消费恢复增长。一是深入调研强信心。州、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创、旅游、餐饮类个体户、小微企业,倾听企业心声,宣传助企纾困政策,提振市场主体恢复发展信心;召开服务业经济运行暨文旅产业发展专题会议,部署困难行业恢复增长工作。二是出台政策明导向。制定《凉山州支持服务业发展十条政策(试行)》,拿出2亿元资金,从十方面综合推动服务业发展,对支持县(市)政府主办“石榴节”“苹果节”“脐橙节”等营销活动作出明确规定。三是产销对接畅渠道。州政府组织建材行业、凉山风电产品、汽车销售、工会费购买、公务消费等产销对接会,帮助企业稳岗、稳就业、稳市场。按照“三公”原则确定公车维修、加油入统企业名单,在全州行政企事业单位共享;开展试点,将西昌300多家批零住餐入统企业名单共享给64家州级部门,促进入统企业承接公务消费。各县(市)分别从建材、公务消费、学校食堂营养餐统一配送等方面着手,深入推动相关消费领域产销对接。四是主体跟进促消费。抓住重点节日,在州内组织开展促销活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活动。五是甬凉协作添动力。以“宁波·凉山东西部消费协作”为抓手,建设产、销“两地仓”,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凉山产品在宁波市场的竞争力。首批22户供货企业累计完成销售额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