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商务厅 2022年5月6日
【部委政策】
1.税务总局等10部门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聚焦政策纾困,着力减轻出口企业负担。
4月20日,税务总局等10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税总货劳发〔2022〕36号)。《通知》从进一步加大助企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退税办理便利程度、进一步优化出口企业营商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15条措施。可以概括为“三个聚焦、三个着力”,一是聚焦政策纾困,着力减轻出口企业负担。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退税政策衔接,企业申报退税的出口业务,因无法收汇而取得出口信用保险赔款的,将出口信用保险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出口退税。二是聚焦便捷退税,着力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大力推广出口业务“非接触”办理,优化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电子税务局等信息系统,积极支持引导出口企业采用“非接触”方式办理口岸和跨境贸易领域相关业务。原则上出口企业通过网上渠道提交申报电子数据后,即可申请办理出口退税申报等事项,无需提交纸质资料。三是聚焦优化环境,着力促进外贸平稳发展。帮助企业提高出口业务办理效率,丰富宣传渠道及精准提醒内容,让出口企业及时获知报关、结关、退税等事项办理进度,引导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效率,进一步压缩出口单证收集、流转时间,加速申报出口退税。
2.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
2月23日,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关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工作通知》。通知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出口信用保险作为稳外贸工作有力抓手。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多种形式了解企业在开拓国内外市场方面的问题和诉求,协调解决企业困难,提高企业接单能力,培育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双循环企业。中信保公司各营业机构要切实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和理赔条件,强化产品联动,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拓展产业链承保,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服务保障以及对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定信心、增强抗风险能力。
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发挥财税、金融、产业、就业以及精准疫情防控政策的协调效应,帮助服务业恢复发展。
2022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发改财金〔2022〕271号),所涉及的政策包括财税、金融、产业、就业及疫情防控等多个方面,政策优惠措施多达43条。《若干政策》以中小微企业作为切入点,实施服务业普惠性优惠政策,一是扩大“六税两费”的减免覆盖范围。将“六税两费”的减免覆盖范围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大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二是减免、返还社会保险费。2022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将中小微企业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通过返还资金的方式减轻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三是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及缩短企业所得税资产折旧年限政策。2022年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
在普惠性优惠政策基础上,《若干政策》聚焦餐饮、零售、旅游、公路铁路水路交通运输及民航等服务业领域特殊困难行业,实施服务业特定优惠政策,精准施策,解决特殊行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困难。一是对于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对于餐饮、零售行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给予免费核酸检测,其他地方则给予不低于50%比例的财政补贴。二是加大对于特殊困难行业的金融支持。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增加数据共享等方式,增大特殊困难行业信用贷款支持,并精准聚焦到所要支持的具体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资金困难,满足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三是延续增值税免税政策。2022年免征轮客渡、公交客运、地铁、城市轻轨、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
【省级政策】
1.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推动金融惠企利民纾困23条政策在川落地。
为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明确“四个到位目标任务”、实施“五个方面纾困政策”、开展“六大专项行动计划”,确保23条纾困政策举措在川落地。
五项政策具体内容包括: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联合财政部门等创设“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引导撬动更大力度的信贷投放;发挥普惠小微支持工具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倾斜力度;深入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推动“服保贷”“天府科创贷”“文产贷”等产品合作银行扩大贷款规模;继续推动金融系统减费让利,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压力;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大活动具体包括:一是组织开展服务业助企纾困行动,加强商务、文旅、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服务业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支持服务业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二是持续推动个体工商户“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活动,组织金融机构开展“三访三问三送”,访店访企访园区,主动向个体工商户问需问计问困难,针对性送产品、送政策、送服务,根据个体工商户信贷需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创新。三是全面开展绿色金融专项行动,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四是创新产业链“强链、稳链”金融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五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星辰计划”,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价值知识产权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对“名单内”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融资支持。六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行动,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2.财政厅实施“百千万”引导行动计划,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15日,四川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实施财政“百千万”引导行动计划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川财建〔2022〕62号),《工作方案》中提到,在2022-2025年期间,省级财政将围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整合优化资金资源,支持建设绿色低碳外贸综合服务平合,推动整合国际班列资源,鼓励企业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采用“投资+装备+工程+服务”方式开辟国际市场等方面。并统筹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亿元、省级投资基金财政出资1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00亿元,合计超过300亿元,通过政策工具放大撬动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000亿元,最终引导企业投资超过10000亿元,支持优势产业成长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培育30-50家重点企业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为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
【商务政策】
1.商务厅开辟“服保贷”审批绿色通道,携手金融机构助力省内服务业渡过难关。
为应对疫情不断反复对省内服务业企业带来的冲击,商务厅会同“服保贷”合作银行,达成助企抗疫纾困合作共识,多措并举为企业出招。一是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疗机构、医药及设备贸易企业、物资供应运输企业的应急资金需求,开辟“服保贷”贷款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二是做好“服保贷”存量贷款客户排查,对于基本面较好,但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协同合作银行对企业采取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贷款政策,综合采取转贷、续贷、调整还款方式、减免手续费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服保贷”支持我省中小微服务业企业共计放款59笔,放款金额2.72亿元。
(财务处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