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要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这是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中国经济韧劲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说,受全球疫情迟迟未能见底、地缘政治形势震荡、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困难重重。中国经济虽然亮点频现、韧劲凸显,但风险仍然不容低估。
杨德才认为,我国的市场主体体量全球最大,要稳预期、强信心才能稳住这些市场主体,这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稳住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等基本民生,同时必须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才可能刺激消费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杨德才建议,未来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应有新定位。例如,中国的外贸出口要走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路线,而不再是低端、低附加值、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低端贸易短时间可以收获大量贸易顺差,实际上很容易被别人替代。因此必须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全球贸易中获取更多附加值,从以量领先逐步转变为以质取胜。
杨德才认为,未来中国将迎来新的开放阶段。对外要继续开放,加快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对内要深化改革,继续向改革要红利。以对内加快改革促进对外的深度开放。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将更好地维护全球化进程,对全球经济稳增长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因此,中国必须深化全方位改革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才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持续引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