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资讯 > 正文

玉龙县石头乡:一乡一品 一村一特 硕果累累

时间:2022-02-19 作者:佚名来源:云南省商务厅

  石头乡,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正涌现出一批批乡村振兴人才,为乡村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他们用实际行动勾画着美丽的蓝图……

  兰花产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石头乡也迎来了万物复苏的季节。四华村的兰花也正冒着嫩芽,开出朵朵兰花。

  

  眼前这位正在直播的小伙名叫和强,专业的解说与认真的神态,原来是在为自家兰花的销售努力着。种植兰花之前,和强一直都在外务工,过着拘谨的生活。因成家立业后,想要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于是就开始琢磨起家庭兰花种植的道路。

  之前的几年里,和强一直以线下模式出售兰花。而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和强加入其中,不仅成了带货主播,还成了村里的“红人”。

  通过每天一小时以上的直播售兰吸粉,兰花销售量也有了新突破。2020年,和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共计收入15万元,给四华村养兰专业户带去发展新出路,形成了庭院经济产业模式。

  

  以兰花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石头乡兰花产业产值高达一百多万,村民们积极投身到兰花产业当中,在种兰、养兰上,身心得到了陶冶,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直播+电商”的新业态也有效吸引了年轻人回流农村、反哺家乡,给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创业的平台与机会。兰花的产业蓝图也徐徐展开在石头乡的山野间。

  养蚕事业

  七月盛夏,正是夏蚕成熟伏茧的好时节。四华村的杨积成正在蚕房里忙碌着。此时的蚕宝宝们正悠闲自在的咬食着肥嫩的桑叶,雪白的蚕茧就像一颗颗硕大的珍珠。

  

  蚕房里,杨积成正忙着给蚕喂食桑叶。说到养蚕,还要从四年前说起。早年失业下岗的杨积成,一直和妻子在家务农。因妻子是大理鹤庆人,且鹤庆有着悠久的养蚕历史。于是开始种桑养蚕的道路。

  

  养蚕是个细心活,且对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消毒、通风、铲屎一样都不能少,只有通过精心照料才能减少病虫害,提高蚕丝的质量。而食物来源桑叶,也是通过自己考察已久的半山土地种植出来的。不仅充分利用了周边的荒山荒地,还装饰着山坡的那一点绿。

  看到杨积成腰包鼓了,村里的农户也纷纷加入,白城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家里一直都是种植烤烟,因上了年纪,且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管理种植,便在杨积成的带领下,开始了种桑养蚕的路子。而养蚕不费力也不费心,只要把采摘回来的桑叶铺上就能清闲了。

  腰包鼓了、底气足了,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与桑蚕做伴,映照了四华村人开拓五彩路的决心。

  “鸟塘”经济

  时光飞逝,转眼便入秋了。石头乡的秋景似乎更胜一筹。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树林映照在湿润的泥土上,伴随着悦耳的鸟叫声,我们看到了一群“小家伙”。

  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老君山脚下、毗邻世界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的利苴村,一直鲜有人知。可这里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成了爱好者们的天堂,吸引不少观鸟摄影爱好者前来。而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点鹛也是这里的“大明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观测它们,村里一位傈僳小伙便在这开鸟塘、建鸟点,守护着林间密语。

  乔丽华是利苴村土生土长的小伙,因喜欢小动物,且热爱拍摄,便开始了拍鸟的生活。为了能与鸟儿更加亲近,这位傈僳小伙儿还特地自学鸟儿独特的鸣叫方式来和鸟儿对话。且在日常的观摩学习中,熟悉各种鸟类的生活习性。

  从一开始只认识麻雀和乌鸦,到现在能够精确辨认出数十种鸟类,点点滴滴都是刻苦研究的收获。正是因为这份热爱与坚持,他与山林间的这些小精灵成了“老相识”。

  除此之外,鸟塘的建设经营也吸引了不少鸟类爱好摄影者前来,也给乔丽华带来稳定的收入。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与责任。

  如今,与花鸟做伴的乔丽华可谓是过上了令人向往的生活。从单纯的记录美,到记录真实,在一声声快门中,在一个个光影变幻里,那些爱鸟成痴的人和鸟的故事,仍在继续。

  “臭水”文化

  冬天的脚步慢慢临近,天气逐渐转凉。桑拿浴成了石头乡人民的过冬首先之一。兰香村,因“臭水”碱泉而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因泉水从山间岩石流出,碱性较大、微量元素多,且水量丰富,故得名为“碱泉”,当地人俗称“臭水”。于是兰香村的先民就慢慢开始了立夏时节喝臭水的习俗,如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村里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立夏时节,来到碱泉泉口处喝泉水、蒸传统土坑汗蒸。在游玩的同时,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尽管这是一个立夏节日,但在凛冽的冬日,来一个暖暖的桑拿浴,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便有了兰香臭水文化园的存在。

  兰香臭水文化园于2020年12月开始建设,整个文化园分为两层。休闲区有精美的墙绘、玄妙的故事,整体设施齐全。整个文化园共有九间桑拿房,不同大小的桑拿室可容纳不同的人数。房间干净整洁,墙上的图画展示了兰香村民的日常生活,纺织、音乐、歌舞,是他们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向往愿景。而这里的一切,都离不开姚善智团队精心的设计。

  臭水文化园的建成,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村民也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有了稳定收入的同时,也成了当地臭水文化的宣传大使。特色产业的开发挖掘拓展,给予了石头乡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扎根基层,无悔青春,是一种为自身谋发展的使命感。乡村是人才干事的广阔舞台;也是人才扎根成长的肥沃土壤。石头乡通过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乡村发展战略,让我们看到了崭新的乡村面貌。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村民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热忱,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也呼唤人才。只有更多的人才涌入田间地头,才能为乡村振兴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文链接:http://swt.yn.gov.cn/articles/3432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