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资讯 > 正文

【年报】中国对外贸易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2-02-19 作者:佚名来源:云南省商务厅

  中国外贸持续发挥全球贸易“稳定器”作用。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对外贸易实现超预期增长。以美元计,2021年中国进出口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在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的8年后,年内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到历史新高。全年外贸增量达1.4万亿美元。

  

  2021年回顾:

  中国外贸促经济增长作用凸显

  

  联合国贸发会(UNCTAD)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贸易增长强劲,先于全球经济实现复苏,全球贸易额较上年约增长23%,达28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总额达2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各国贸易增长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021年前10个月,美国、欧盟、日本货物贸易出口增速分别为25.67%、26.84%和24.41%。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48,916.6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出口总额270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2.2%,进口总额21905亿美元,同比增长31.4%。

  

  中国对外贸易保持超过30%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的贸易增长处于“领跑”地位,继续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全球份额稳步提升。

  

  WTO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和进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 14.6%和12%,同比分别提升0.9个和 0.7个百分点。疫情不确定性对全球生产供应链造成了连续的冲击。6月以来,“德尔塔”毒株引发新一轮疫情,东南亚等国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加之全球疫苗供应不足,制造业“缺芯”、物流受限、运价高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压力。中国疫情防控有力,工业生产配套能力强,出口和国内生产的替代效应显著。

  

  

  中国外贸促进中国经济恢复与增长的作用凸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受疫情影响下滑的投资和消费。“宅经济”和防疫物资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疫情冲击下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中国出口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机电产品稳居中国出口第一大类。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中间产品出口增长 29.2%,拉动出口增长 13.2 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顺畅运转。

  

  2021年前11个月,机电产品出口17,852.26亿美元,增长30.4%,占出口总值的 59%,较2020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拉动整体出口增速 13.2个百分点。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集成电路、汽车和船舶出口分别增长34%、14.5%和27.2%。疫情相关的“宅经济”,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受到芯片短缺影响,成本上升,造成产品价格上涨,同时市场供应量下降,导致了出口的量价齐升,增长显著。平板电脑出口增长16.5%,笔记本电脑出口增长22.4%,手机出口增长25.2%、家用电器出口增长124.3%。

  

  第二,全球经济衰退情况下,需求弹性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发挥了出口“加速器”的作用。按照海关总署的划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这是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主要产品。前11个月,箱包出口增长36.5%,服装鞋类出口增长36.1%,玩具出口增长39.5%,均超过中国总出口增速。

  

  此外,中国进口规模显著扩大,中国外贸发展更加趋向平衡。过去十年,中国外贸历经了金融危机、全球贸易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等数次冲击。2017-2018年,中国进口增速分别达16.1%和15.8%,“触底回升”后,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8年,中国贸易余额占中国GDP的比重为25.3%,成为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表明中国对外贸易正在向“出口与进口基本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2021年前10个月,机电产品进口增长13.6%,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增长较快,集成电路、计算机及零部件进口分别增长14.0%和 14.2%。农产品进口增长21.2%,重点农产品进口量增加,粮食、食用植物油、乳品进口量分别增长23%、4.6%和24.1%。

  

  2022年展望:

  中国外贸稳中求进

  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国际需求增长势头放缓,短期内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费高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问题十分突出,“宅经济”产品出口等阶段性因素逐渐转弱,加之2021年基数较高,中国外贸应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基本向好的长期发展趋势。

  

  2022年,中国对外贸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抓住RCEP生效机遇,落实RCEP规则。2022年1月1日,RCEP协定正式生效。通过落实RCEP规则,中国可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最大程度地实现与区域内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便利化;利用原产地规则、对标高标准营商环境,可以有力地促进中国制度性开放,降低制度性成本,加速形成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通过服务贸易的开放承诺,有助于提升双向投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制造业服务业化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制造业相关服务、物流产业、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部门的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实施RCEP,同时利用中国申请加入CPTPP、DEPA等贸易协定的契机,推动外贸的高质量新发展,实现以高水平开放促深层次改革。

  

  二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紧密的贸易往来,形成区域性贸易、消费、生产网络。根据RCEP关税减让承诺,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已发布了《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对日本、新西兰等9个已生效缔约方实施协定第一年税率。RCEP协定实行更优惠的关税税率,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区内原材料、中间产品贸易,密切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贸易、投资、生产、消费联系。

  

  研究表明,2007年至2017年,RCEP成员的整体价值链参与度从38.3%上升到40.5%。RCEP生效后,将促进地区经济互联互通,区域生产网络进一步融合,形成本地区更加紧密的、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此外,RCEP下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了自贸关系,部分中国出口的优势产品,如水产品、矿产品、化工品、纺织服装、机械产品和电器设备等面临着零关税的优惠,同时日本出口的绝大部分机电产品也执行零关税,这些都将构成双边贸易的新增量。

  

  三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模式,赋能贸易增长。过去五年,中国跨境电商的总贸易额增长了10倍,2021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1%,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国务院《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了到2035年,发展水平位居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商务部发布的《“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发展离岸贸易。

  

  

  

  到目前为止,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去多个平台,已经建成了大约130个保税维修项目,涉及航空航天、船舶、精密电子等领域。数字经济赋能将有力地带动传统贸易升级,创新外贸转型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将持续为外贸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服务贸易极具发展潜力。自2006年,中国商务部已发布了12份《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实现了疫情以来的首次正增长,总进口20013.4亿元,增长0.5%。从2005年至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平均每年增长5.4%,增速高于货物贸易。

  

  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服务贸易陷入低潮,但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服务的可贸易性和跨国性大大提高。展望“十四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仍极具潜力,特别是服务贸易结构在持续不断的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进出口增长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原文链接:http://swt.yn.gov.cn/articles/34607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