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业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云南省餐饮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时间:2022-01-08 作者:佚名来源:云南省商务厅

  2021年9月15日,云南省商务厅印发了《云南省餐饮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云商商贸〔2021〕36号,以下简称《规划》)。现对有关政策要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云南省餐饮业的振兴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胸怀两个大局”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对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部署安排,结合全省餐饮业发展实际,科学编制《云南省餐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全省餐饮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导向和统揽作用。

  二、规划编制的思路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以“助政府引导产业发展、让行业企业受益受惠、提升餐饮消费品质、切实解决‘肩挑两头’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供应链要素问题”为导向,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导企业提效增收、实现行业稳岗就业、推动餐饮绿色发展、弘扬滇菜饮食文化”为根本,结合国家、云南省“十四五规划”和云南省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解决《云南省餐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舌尖上的云南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体目标是到2025 年全省餐饮业年营业额实现年均10%的增速,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含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增至2000家,形成云南餐饮行业品质化、特色化发展的新格局。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规划》共包括“背景、现状和机遇”、“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四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详实的图表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云南餐饮产业取得的成效,指出了云南餐饮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短板,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以数字化的方式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一个核心、两个发展、三条主线”的主要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云南餐饮产业在产业发展要素、信用安全机制、龙头企业带动、滇菜美食传播、饮食文化传承、人才培育体系和产业精准扶贫等七方面取得的成效。

  (二)《规划》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营商环境不尽完善、配套设施基础薄弱、县域餐饮发展滞后、产业集中度低和食卫工作不达标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和短板。

  (三)《规划》分析了餐饮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因产业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绿色品牌为餐饮发展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区块链技术和疫情加速餐饮转型变革等因素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四)《规划》以数字化方式提出了“十四五”期间需要完成的“一条主线、两个发展、三个目标”方面的主要任务:

  1.“一条主线”是指以餐饮业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为引领主线,从餐饮业的产业链出发,串联供应链、运营链和服务链,最终聚焦于产业的价值链和创新链的优化,实现餐饮企业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转变;餐饮行业协同化、集成化的高效率运行;餐饮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高品质发展的餐饮新发展格局。主要包括:

  (1)加强餐饮供给能力建设;

  (2)深化餐饮标准化建设

  (3)推进餐饮消费品质化

  (4)培育餐饮消费新业态

  (5)科学规划餐饮配套设施

  (6)统筹优化餐饮空间布局

  (7)精细化城乡餐饮网点设置

  (8)多渠道创新餐饮人才培养

  (9)全领域推进数字化餐饮

  (10)全方位聚合餐饮新优势

  2.“两个发展”是指以发展县域餐饮和发展滇菜品牌连锁企业为中心。

  3.“三条主线”是指以发展绿色餐饮、文化饮食、健康膳食为主线。

  4.《规划》提出了“打造15分钟便民餐饮圈”、“塑造滇菜品牌餐饮企业”、“培育六个‘100’特色餐厅”、“建设‘云南宴’饮食文化博物馆”等四个重点项目。

  (五)《规划》执行方面,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政策保障、增强资金支持等五方面措施来保障《规划》实施。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商务、财政、发改、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共商共议、共同推进的餐饮产业发展推进机制。采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餐饮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全省餐饮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形成全省上下协同推进餐饮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各市(州)商务部门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属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做好本地区餐饮发展的推动工作。

  2.统筹推进实施。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有序开发、集中发力的原则,有序推进规划主要任务的实施。将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具体分解到各个年度和各相关部门,落实年度内的工作目标、任务及重点,按时开展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年度总结和中期评估报告。从实际工作出发,从具体流程着手,有效推进项目建设、产品业态、市场监管等按时序、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及时发现、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各项主要任务、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等顺利推进。

  3.发挥社团作用。充分发挥餐饮类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加强行业自律,做好行业服务与监督工作的同时,通过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行业安全管理、品牌评定、行业竞赛、美食节庆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推广宣传滇菜文化、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4.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出台《云南省餐饮业发展促进条例》,明确餐饮产业的地位及在全省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明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推进实施,激发餐饮发展动力、激活餐饮服务优势,以有效的政策保障推动和引导餐饮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动能。

  5.突出安全应急保障。结合餐饮业在公共安全和疾病疫情防范等方面的场所、空间特殊性,餐饮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餐饮危机所带来的民生影响,进一步研究餐饮业安全应急保障的相关政策文件,全面保障餐饮公共安全、餐饮消费安全和餐饮行业安全,推动建立省、州(市)、县的三级餐饮业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制度、出台指南、完善防控基础设施和应急措施、落实防控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强化全省餐饮业公共卫生监管,加强餐饮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行业公共卫生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升应急保障的质量和水平。

  6.加强财政金融支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债、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加大对餐饮发展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在依法合规前提下,依托云南省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汇集餐饮电商平台数据,按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模式,建设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平台与国家和各地“信易贷”平台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结合餐饮服务单位的融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广“银税互动”“一部手机银企贷”,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引导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入驻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的融资支持力度。

  鼓励第三方机构构建餐饮业融资服务专门平台或窗口,一方面为餐饮企业投融资创造机会、引入渠道,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全力培育和辅导餐饮业新三板上市融资,开辟餐饮业新三板上市辅导服务平台,为餐饮业提供上市融资的全方面指引服务和政策把关服务。

四、规划的亮点

  (一)坚持开放发展,提升餐饮发展格局和质量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以商贸服务业发展为引领,以餐饮产业要素为纽带,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加强专业展会,食材配送、人才引进和交流考察工作,加强与国际国内餐饮业界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我省餐饮业的开放型发展格局和质量水准。

  (二)坚持创新发展,加快餐饮业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作为驱动云南餐饮发展的关键动力,突出数字引领,加快推进餐饮数字化和数字餐饮化发展进程,加快传统餐饮业态的转型升级,创新餐饮数字化应用。加快培育餐饮经济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餐饮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坚持绿色发展,促进餐饮与共享经济结合

  以美丽中国为引领,推动餐饮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形成绿色餐饮生产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厉行勤俭节约,探索共享经济在餐饮行业的运用,在消费升级大潮中抢占“绿色服务”发展先机。

  (四)坚持品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构建全餐饮服务体系,培育县域餐饮市场发展,促进特色餐饮产业发展,满足全省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餐饮消费需求。

  (五)坚持全面发展,统筹协调餐饮发展和安全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抓好餐饮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发挥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餐饮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原文链接:https://swt.yn.gov.cn/articles/33923

  

  

  

  

  


原文链接:http://swt.yn.gov.cn/articles/33957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调研网  s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